还在为第四季度买什么迷茫?点击这里马上了解
时间:2016年09月09日 16:35:36 浏览:次
[摘要] 自去年上证指数见顶回落后,迄今算来已经经历了三轮快速调整。在挤掉了大部分投机泡沫,降低了个股虚高风险的同时,不少极具投资价值的成长股受大盘错杀导致盘踞低位。虽然目前大盘指数还处于相对低位盘桓,然而却不少牛股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涌现。比如石墨烯龙头东旭光电涨幅高达90%,又如举牌概念龙头廊坊发展近期涨幅接近**,再如最近火爆的PPP板块龙头蒙草生态半月不到涨幅50%...... 面对近期的行情,部分投资者拿着没题材热点也没技术支持的个股被动的耗着干着急,也有部分投资者紧跟热点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因此,看不透的人处处是困境,看得透的人处处是生机。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熊选牛。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广泛学习。与其盲目摸索,不如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 懊恼过去不如把握未来,本文就着第四季度的投资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希望本人的分析逻辑对大家有所帮助。开卷有益,阅读有收获!
正文
2016年09月09日 16:35:36
一,行情技术分析:
2016年1月份A股遭遇第三轮股灾,上证指数跌至2638见底企稳后,经历了三个季度的震荡上行,从整体看符合年初市场预期的慢牛格局。
从行情走势上看,上证指数已完成两波完整的上升浪,两波均呈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形态,目前已进入第三波上升主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24日,指数出现一个小拐点,即拐点之后的走势切线斜率变大,很明显可以发现指数上行加速。这三轮波段行情与前三季度的时间节点基本吻合,底部呈现上升并开始加速,由此判断,第四季度也极有可能呈现一波上升浪。从目前的两条切线看,第四浪的底部保守预测也应当位于3000点之上,顶部极有可能冲高至3400点,所以四季度要接着“干”!
二,题材领涨回顾:
从表中可以看出,截止目前表现最佳的五大题材:白酒、地下管廊、量子通信、锂电池、石墨烯均属于权重较小的板块。主要拖累指数反弹的为央企改革、一路一带、煤炭石油等权重题材板块。其中“网络安全”板块表现差强人意,主要原因为具有核心技术的“量子通信”的应用,适当挤掉了“网络安全”题材的泡沫。
从各个波段的领涨板块不难理解为何在六月底,出现上行拐点,其主要原因是以地产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开始启动,加速了指数的上行。两市若想实现反攻,必定要有权重更大的板块带领。
三,“改革”与“开放”双驱动:
1,“改革”的驱动:
“改革”的驱动主要指国企改革,去年的国企改革主要围绕在“一带一路”,然而“改革牛”却因股灾而夭折,今年的国企改革将围绕在“供给侧改革”。
国企改革肩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经济转型任务的重要使命一直被市场寄予了厚望,九月份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更是对“一带一路”及“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G20贸易部长会议首度关注全球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强调通过集体应对、主动调整和加强市场功能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将继续对过剩钢铁产能进行反倾销,习奥会也对政府补贴可能导致的市场扭曲和全球产能过剩表示关注。G20领导人峰会公报倡议成立钢铁行业全球合作论坛,就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加强交流合作。今年以来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但去产能进度低于预期,截止7月底,钢铁去产能年度任务完成了47%。预计G20会后随着钢铁行业国际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将受到更大的国际监督压力,供给侧改革后续政策有望超预期推进。
一带一路方面,8月中旬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未来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切实推进金融创新,深化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G20会议期间11家多边开发银行发布《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的联合愿景声明》,对基础设施投资做出量化目标的承诺。其中亚投行2016年承诺贷款12亿美元,2017年25亿美元,2018年为35亿美元。除此之外,亚投行已与世行、亚行、欧投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6月24日,亚投行已批准了首批4个贷款项目,贷款额度共5.09亿美元。我们预计在高层重视、资金落实的双重推动下,“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有望超出预期。
国企改革资本市场表现: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企改革在资本市场上的“落地”也是很明显的:七月底成立的上海国改ETF首募152亿元加速布局国企改革、深圳国资委设立1500亿元的国企改革与战略发展基金、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母基金)拟发起设立子基金,首期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八月份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前海注册成立,首期规模1000亿元,全面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重要战略布局。
个股表现:梳理A股公司2016年半年报不难发现,国企改革潮流已在奔涌,有些完成整合的公司已经展现出良好业绩,有些国资公司频频“点题”国企改革,有些公司则停牌筹划酝酿新的动作。
在2016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公司中,有相当一批来自国资上市公司,而且其业绩大幅增长大多与国企改革关系密切。例如,新疆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泰化学实现对民企新疆富丽达的整体收购,形成了氯碱-黏胶纤维-纺纱的产业链优势,2016年上半年实现每股收益0.175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098.90%。
与之相类似的情况还有中原环保,第二大股东郑州污水净化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完成了标的资产的交割。这使得中原环保主要业务转向污水处理板块。2016年上半年,中原环保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62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4.13%。
华菱钢铁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等方式,置出原有的钢铁主业,并注入优质的金融与节能发电资产,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复盘后股价连续涨停。
相对于已经完成阶段性改革的国企,改革进行时的国企则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8月30日晚,上海电气公告称,大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有可能涉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因此公司申请自31日起停牌。
8月25日,上海国资“仪电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华鑫股份、飞乐音响共同宣布,因集团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份,两家公司股票停牌。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约69家国资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原因基本都是在筹划重大事项,酝酿整合事宜。
国企改革中,央企改革题材动作也密集出现,八月份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重组获批,两集团旗下十多家上市公司将整合出水泥“巨无霸”,产能占全国的22%,两倍于海螺水泥。近期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洛阳玻璃也开始停牌筹划重组,另一家北新建材并购重组通过审核,近日复盘后开启暴涨模式。
九月份国资委召开央企产业重组整合座谈会,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中航工业、保利集团、国机集团、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国新、中核建设、中国一重八家企业在相关优势领域实现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重组。央企改革顶层方案已出台,众多央企排队展开重组,国资委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将央企缩减至100家以内。
在停牌的国资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此前几年的业绩表现并不良好,而在“易主转型”模式基本成型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或将脱离国资怀抱,由民资主导运营。
从今年的案例来说,河池化工、嘉凯城、*ST钱江等公司的国资股东,为了给上市公司引入实力股东,都不惜“退位让贤”。而目前多达12家国资旗下的*ST公司停牌筹划重组,也令市场对其后续发展充满期待。
无论是横向整合,还是退位让壳,相关上市公司的种种动作都表明了国企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在政策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国企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2016年前三季度表现已然不错,预计四季度将有更多国企改革落地开花。
2,“开放”的驱动:
对外开放,除了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过剩产能、改善实体经济,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为股市引入新鲜血液和先进的监管理念及市场机制。直接影响到A股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外汇开放、境外投资者开放(QFII),境外投资市场开放。
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次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能为股市引入新鲜血液,还使国内外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开放,这些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也给A股投资者带来系统性投资机会。
第四季度,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将迎来重大突破。首先,人民币加入SDR将使人民币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额度将增加,对中国股市乃至楼市都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深港通也将在第四季度正式开通,将为A股迎来千亿新鲜血液。
3,“改革”与“开放”双驱动
四季度躺在蓝筹里等风来。无论是“改革”或“开放”,都将利好蓝筹股。“供给侧改革”及“一带一路”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及“铁工基”板块。这些板块都是过去三轮股灾错杀最严重的板块,也是国家队三万亿救市资金布局最集中损失最严重的板块。在今年以来的反弹行情中,国企改革仍然是表现最弱的的板块。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是蓝筹股的集中营,其中不乏“王的女人”,肩负着为国家队解套的使命。四季度国企改革政策密集落地,极有可能在四季度全面爆发,带领两市反弹出新高度。
人民币加入SDR,及深港通开启,都会引入大量的境外资金,资金性质决定其投资的标的,这些境外资金大都是初来乍到,将更加青睐于业绩稳定的绩优蓝筹股。有实体经济的“改革”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双驱动,四季度可以躺在蓝筹股里等风来了。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够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盈亏自负)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