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上市公司一定牛?请了解下商誉减值的风险提示

时间:2018年11月20日 08:56:00 浏览:

[摘要]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该文件的内容主要针对商誉的会计准则、减值计算、审计等等,那么,什么是商誉,为何针对商誉减值进行风险提示呢?

正文

2018年11月20日 08:56:00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该文件的内容主要针对商誉的会计准则、减值计算、审计等等,这个文件不但是针对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等其他市场主体,面对商誉减值情况也参照此文件,可见对于商誉减值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商誉,为何针对商誉减值进行风险提示呢?

商誉的意义

商誉,按照定义来看,指的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由于自身的优势,与其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的超额利润。

文字很繁琐,其实商誉这个东西,在资本市场里很常见,也很好理解,尤其发生在企业的并购中。

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概可能会有两条路可选:一条路是靠着自己紧抓主营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条路,则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外延式的发展来壮大企业的自身实力。

尤其是并购这块,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有些业务从零开始去做,不如去收购一些已经有了的企业,来的更快,这一点,比较形象的就是腾讯,但凡互联网创业,都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面对类似腾讯这样的巨头模仿或者并购。

而并购,则涉及到一个估值的问题。

比如经过会计准则的核算,这个企业值5个亿,就像你买东西一样,但是在现实交易中,大多都是要溢价交易的,可能要出8亿,买了这个理论上现在值5个亿的公司,而这个多出的3个亿,就是相当于并购的溢价了,也就是文章所说的“商誉”。

商誉商誉,商业的荣誉,这种荣誉带来的高估,就是企业特有的价值。

商誉的黑天鹅

本来并购有一定溢价的形成的商誉很正常, 问题就是,如果并购企业给予的估值过高,也就是商誉的价值过大的时候,如果并购后,并没有如期达到效果,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情况,通俗的说,就是“花大价钱结果买了个赔钱货”。

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商誉减值的风险提示呢?

因为二级市场上,商誉在三季度又创了新高,超过了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环比增长4%。按照这个趋势来看,高溢价并购所造成的商誉价值,没有如预期,那将对上市公司自身造成巨大的冲击,而在过去,因为商誉减值造成企业黑天鹅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就行业分布来看,商誉规模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传媒、生物医药、计算机,规模均超千亿元。

像影视传媒行业来说,一些资产的估值就存在很多问题,可大可小,甚至可能会造成利益输送。

如果传统的影视你觉得离一般人太远的话,今年9月新媒体的一则重磅则震惊了大多人的眼球:

利欧股份9月份曾计划超23亿元收购微信自媒体内容营销公司苏州梦嘉75%股权的,之所以收购这家做微信公众号的公司,因为当时据说看中了其大量的二、三十万的粉丝的微信号。

消息一出,就冲击了涨停:

利欧股份的K线图

这样的消息,再加上这样的走势,绝对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只是股价涨停之后,就开启了回落的走势,因为大多投资者都在问,“这样的收购,合理吗?”

不但是投资者,交易所同样发出了问询,要求披露的微信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利欧股份随后的声明称本次交易合并产生的商誉减值风险相对较小,收购公司有持续竞争力,且业绩承诺及补偿有可行性。

不过最终, 10月份公告,因为估值问题,宣布放弃了这笔收购。

对于一个旁观者而言,一个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公司,可以远超20亿的估值,实在是匪夷所思。而这,只是商誉风险的冰山一角,远的如想趁着新能源汽车大火而“捞一笔”的坚瑞沃能,因为并购损失惨重;近的如南京新百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18.4亿,上半年亏损近16亿, 不胜枚举。

结语

对于商誉减值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并购的时候,给予企业过高的估值。

所以,从企业角度来说,上市公司更多的并购,并不一定能够让自己快速的发展,也有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版图的企业,你需要警惕其中商誉减值的风险,尤其是在热门概念提出时,进行的相关并购,因为往往此时的高估是大概率事件

——以上,九尾,2018年11月19日,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