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缠论18:井论解析

时间:2016年05月04日 20:53:08 浏览:

[摘要] 这套方法称为“井论”,是新浪博主——亿安科技作手——根据缠论的核心思想经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本人深入研究之后,给出的判断是:这套理论,基本符合他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划时代”。

正文

2016年05月04日 20:53:08

虽然多次强到严格的线段划分标准给出的线段严格上是不能用来分析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而实践中很多时候这种类似走势类型的分析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因为不妨多多利用。只是被理论保证的那些情况操作起来简单,而这种不被理论所保证的,需要熟练度和技术的把握程度,如果你操作而导致亏损了,那是不能怪缠中说禅的。

今天给出一个基于严格的线段划分方法给出的线段的操作方法。不想给出太过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以下方法,会用就行,在走势必完美的讲解中,可能还会提到一次。

这套方法称为“井论”,是根据缠论的核心思想经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本人深入研究之后,给出的判断是:这套理论,基本符合他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划时代”。

但是,本人的最中肯的意见是这只是一套操作方法,建立在严格线段划分方法上的一套操作方法,所以,我并不认同“论”这个字,我更愿意称之为“井法“,但是为了表示对作者的尊重,名字就不改了。包括我自己发明总结的东西,我也更称之为线法,而不是线论,我觉得这样更准确一些。因为这些后续的发现、发明都是基于缠论的核心思想,所以本身不具备什么特立的思想,只是一种操作方法。

任何理论在发明之初,就达到了该理论的顶峰,那么这种理论是悲哀的。只有能不停的发展,才具备一个合格的理论的素质,所以今天讲讲《井论》的应用。

一般井论只研究依次相连的连续的五段走势类型,当然线段也可以。我们记这五段分别为:1、2、3、4、5,如果2、3、4有重合的区间,那么,就构成了“井”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井论在是一个中枢的基础之上给出的分析判断。1、3、5所对应的MACD的力度呈现(包括黄白线高度和柱子面积)分别记为:A、B、C。

以向上为例给出分析,向下反过来就行。

1、如果1、3、5的高点依次升高,同时,力度呈现A大于B大于C,那么,这是大井。

2、如果5高于1,但是低于3,同时,力度呈现,C小于A,小井

3、如果1、3、5的高点依次升高,同时,力度呈现C小于A,C大于B,也称为小井。

小井的情况,就随机列出以上两种,给出一个找小井的标准:就是5必须至少高于1或者3高点中的一个,同时5的力度C小于A。如果5的力度C大于A,那么只能等6、7、走出来,然后以3、4、5、6、7这五段组合一个新的井的结构作为研究的对象。大井的形态就一种:高点依次增高,力度依次减弱。

井论一般在中枢震荡中做短差很好用,其实如果中枢震荡操作得当,也就不需要用井论了。但是如果在趋势中,那么井论有一个结论是很重要的,就是:趋势中,如果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没有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就转折,那么这个转折所产生的第一类买卖点或者第二类买卖点必然有一个是井。

一般形成趋势,最终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后结束,那么井论对趋势的结束判断就很有用了。

1、如果围绕最后一个中枢形成大井,那么这个大井的出井点很可能就是最终走势转折的第一类买卖点。

2、如果第一类买卖点并没有出井,那么第二类买卖点绝对是一个大井或者小井。

这两个结论是被理论所保证的。但是这里我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只有以严格的线段划分标准为基础的分析才会存在趋势不是标准形态,也就是没有第三类买卖点就结束的情况,缠论前期用走势必完美划分的线段方法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所以这更证明,我说的井论只是一个方法,而不是理论,因为他是针对后期线段的划分方法而设定的一个操作方法。走势本不存在不标准趋势一说,希望大家能用心体会。

趋势大井后的转折一般保证有三段的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趋势和盘整中,小井只保证1段的次级别的走势类型。在盘整中大井也只保证一段的次级别走势类型。

以上这些结论记住就可以了,本人不想在井论做太多的文章,但是这个方法不错,也就讲讲了。

例子:

1、研究12345,显然12、23、34三段重合,那么就可以用井论分析了。5低于3但高于1,所以具备了小井的结构,向下走势,看MACD0轴下面,C小于A,所以小井,至少保证了线段56的形成。

2、再研究1-6,这五段,2-5是中枢,高点依次升高,力度上,C小于A,C大于B,所以这也是个小井,理论保证形成向下一段67。

3、研究3-8,无中枢,无井

4、研究5-10,6-9是中枢,力度上,E小于D,同时,D小于C,是典型的大井。同时考察1-10,这是一个标准的两中枢上涨,那么10的大井出井点就是这个1F趋势的转折点,也就是趋势的第一类卖点,所以至少要走出反向的1F的走势类型。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