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翔的暴利模式来解析其内在逻辑

时间:2016年08月14日 10:53:46 浏览:

[摘要] 徐翔从白手起家,其收益是大家有目共睹,如何成为股市赢家,暴利的收益人人都喜欢,可是是否真如传闻那样呢?

正文

2016年08月14日 10:53:46

一、徐翔:神一般的操盘水平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徐翔天才般的交易能力是其同行都不得不佩服的。深圳一位非常优秀的私募经理曾在微博上如是说,“超越徐翔是一种志向,徐翔是近二十年来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经理之一,无论从收益率和身家而言,他都可以媲美全球顶尖的私募基金经理。”

但是徐翔基金的收益率曲线实在是太“不科学”了。通常情况下,随着资金量的增大,操盘的收益率递减,即使强如巴菲特,也不能脱离资金量和收益率互损的定律。

资金量越大,其操作的方式越难,管理越难,仓位控制以及收益幅度的增长,也将变得缓慢。

但徐翔的泽熙一期和泽熙三期的表现却“打破”了这一铁律。

  泽熙一期的净值从1.0到3.0花了3年多,从3.0到9.0只花了13个月,从9.0到27.0只花了惊人的6个月!更为“变态”的是,泽熙一期的净值曲线上几乎没有回测,在去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灾中,净值更是在一个月内上涨了80%!而泽熙官网却表示旗下基金从未使用过股指期货。

  尾声

  2015年11月2日,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侦工作正在严格依法进行中。

小结:怪不怪?快不快?三倍的增长速度,就像练独孤九剑一样,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然而至于小翔是否操纵股价,我们接着谈。


二、股市中是否存在股票操纵现象

从我本人实盘近10年时间下来,我得出的结论是:

股价必须有人操纵,没有操纵的股票,全是一潭死水。没有波动,没有拉升,没有活跃以及赚钱效应的存在,这个市场必须要有庄家,才会让股市变得迷人,变得人人都喜欢的刺激,输与赢在其次,关键是可以在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股票能涨,能跌,在于其相关的利益关系。

持股多的人,会想办法让其涨。

持股少的人,或者空仓的人,会天天盼望跌。

于是

主力在坐拥了大量的股票后,其目的就在于使其涨,涨,就成了它的目的。

在涨的时候,把低位的股票震出来,也是目的。

在涨到高位的时候,准备派发的时候,把别人吸引进来接盘,也是目的。

以上便是主力坐庄三要素。投资者不可不察也~

这里插一段《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故事,大家对促进真想更有一个全面的思路提供。

唐伯虎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人,他们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唐寅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唐寅是一个天才,从小时候起,周围的人就这样形容他,他确实很聪明,读书悟性很高,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必付出太多努力,而众人的夸耀使得到后来连他自己也信以为真,便不再上学,整日饮酒作乐,连考取功名做官也不放在眼里。

在这位天才即将被荒废的关键时刻,他的朋友祝枝山前来拜访他,承认了他的天分,却也告诉他,若无十年寒窗,妄想金榜题名。

祝枝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人,虽然他自己淡薄功名,却真心期望他的朋友唐伯虎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唐伯虎听从了他的劝告,谢绝了来客,闭门苦读,终悟学业之道。

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准备参加这次考试,考试前,他聚集了平生关系最好的三个朋友一起吃饭,在这次酒宴上,成竹在胸的他放出狂言:

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但他的三个朋友却没有丝毫异议,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有说这句话的资格。

参加唐寅酒宴的这三位朋友分别是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他们四人被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事实证明,唐寅没有吹牛,在这次的乡试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可能是他的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当时的主考官梁储还特意把卷子留下,给了另一个人看。但他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将给后来发生的事情布下重重疑团。

看卷子的人就是程敏政,他和唐寅一样,小时候也是个神童,后来做了李贤的女婿,平步青云,他看过卷子后也十分欣赏,并在心中牢牢地记下了唐寅这个名字。

不久之后,他们将在京城相聚,因为第二年,唐寅即将面对的主考官就是程敏政。

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准备进京赶考,当时的他已经名动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前方等待着这个年轻人的将是无比壮丽的锦绣前程。

唐寅也毫不掩饰他的得意,他的目标已不再是考中一个小小的进士,他将挑战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

他已经成为了解元,以他的才学,会元和状元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成为继商辂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信心十足的唐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途,他将在那里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誉。

可是唐寅兄,命运有时候是十分残酷的。

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唐寅遇见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徐经。

徐经,江阴人,是唐寅的同科举人,他在赶考途中与唐寅偶遇,此时的唐寅已经是偶像级的人物,徐经对他十分崇拜,当即表示愿意报销唐寅的所有路上费用,只求能够与偶像同行。

白吃白住谁不干?唐寅答应了。

徐经这个人并不出名,他虽不是才子,却是财子,家里有的是钱。才财不分家,这两个人就这么一路逍遥快活到了京城。

进京之后,两人开始了各自的忙碌,从他们进京到开考之间的这段时间,是一个空白,而事情正是从这里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唐寅注定到哪里都是明星人物,他在万众瞩目之下进了考场,然后带着轻松的微笑离开。和他同样信心十足离开考场的,还有徐经。

从考完的那一天起,唐寅就开始为最后的殿试做准备,因为考卷中的一道题目让他相信,自己考上进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不过是名次前后不同罢了。

可不久之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唐寅落榜了!

还没等唐寅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手持镣铐的差役就来到了他的面前,把他当作犯人关进了大狱。

金榜题名的梦还没有作醒,却突然被一闷棍打醒成了阶下囚,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唐寅所不知道的是,这次倒霉的并不只他一个人,他的同期狱友还有徐经和程敏政。他们的入狱罪名是合谋作弊。

唐寅的人生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罪魁祸首就是考卷中的那一道题目。

在这一年的考试中,考官出了一道让人十分费解的题目,据说当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能找到题目的出处,还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的答案。

主考官程敏政当即表示,他将在这两个考生中选出今科的会元。

这两份卷子的作者一个是唐伯虎,另一个就是徐经。

其实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答出来了说明你有本事,谁也说不了什么,可事情坏就坏在唐伯虎的那张嘴上。

这位仁兄考完之后参加宴会,估计是喝多了,又被人捧了两句,爱发狂言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大家正在猜谁能够夺得会元,唐伯虎意气风发之下说出了一句话:

“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

唐寅兄,你的好运到此为止了。

所有人都听到了这句话,很多人没有在意,但更多的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这是一句让唐寅追悔终身的话,因为它出现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首先这里不是吴县,说话对象也不是他的朋友祝枝山、文征明,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

更为重要的是,当唐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此次考试的成绩单还没发下来(发榜)。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当年的考生们对考试名次是十分关注的,由于进士录取率太低,即使是才华横溢,名满天下,也万万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更何况是考第一名?

你唐寅虽有才学,也自信得过了头吧!

所以当酒宴上的唐寅还在眉飞色舞的时候,无数沉默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人的自信里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告黑状从来都是读书人的专长,很快就有人向政府反映这一情况,主考官们不敢怠慢,立刻汇报了李东阳。李东阳到底经验丰富,当时就已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马上报告了皇帝陛下。

朱佑镗当即下令核查试卷,事实果然如传言那样,唐寅确实是今科会元的不二人选。而选定唐寅的人正是程敏政。

事态严重了,成绩单还没有发布,你唐寅怎么就能提前预知呢?当年那个时候,特异功能似乎还不能成为这一问题的答案。

此时这件事情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整日探头探脑的言官们也不失时机跳了出来,政治嗅觉敏锐的给事中华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程敏政,认为他事先出卖了考题,因此唐伯虎和徐经两人才能答出考题高中。

华眿这一状告得实在太狠,本来李东阳还想拉兄弟一把,让徐经和唐伯虎回家三年之后再考,把这件事压下去,可是这样一来,事情就搞成了政治阴谋、考场黑幕,只好公事公办,把这三位仁兄一骨脑抓了进来。

经过审理,案件内部判决如下:

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合谋作弊查无实据,但其仆人确系出卖考题给徐经,失察行为成立,结论:勒令退休。

江阴举人徐经:购买考题查实,作弊行为成立,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吴县举人唐寅:……,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当然了,这些都是内部结论,除处罚结果外,具体情况并未向社会公开。

对了,还漏了一个:

给事中华眿:胡乱告状,所言不实,结论:贬官。

事实的真相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徐经买了考题,程敏政的仆人卖了考题,程敏政负领导责任,而本着黑锅人人有份的原则,唐寅算是连坐。

这是一起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案情十分复杂,各种史料都有记载,众说纷纭,难分真伪,但只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仔细分析案件细节,抽丝剥茧逐步深入,就会发现这起案件实际上——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事实上,这起所谓的科场舞弊案历经几百年,不但没弄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成了不折不扣的悬案。

此案到底复杂在哪里,我来演示一下:目前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共有两三个:1、徐经是否买了考题作弊。2、唐寅是否参与了作弊,程敏政是否知情。

要找到答案,我们必须回到案件的起点,此案的起因就是那道难倒天下才子的题目,遗憾的是,我也没有看到过那道题,不过这并不重要,像我这样连三字经都背不全的废材,即使事先知道题目估计也要交白卷。

但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关键的一点:这是一道超级难题,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

那么徐经和唐寅能做出来吗?

只要考量一下这二位仁兄的实力,就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唐寅是比较可能做出来的,徐经是比较不可能做出来的。

唐寅是全国知名的才子,学习成绩优秀,是公认的优等生,就好比拿到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高中生,要进北大清华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徐经虽然是个土财主,也考中了举人,在全国范围内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指望他的脑筋开窍,智商突然爆发,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徐经很有可能确实买了考题。

第二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不是个问题,以唐寅的实力,还需要作弊吗?

其实我也这样认为,但分析后就会发现,具体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一年前,南京主考官梁储把唐寅的卷子交给了程敏政,之所以前面专门提到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极有可能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含义——潜规则。

而这种潜规则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约定门生。

在明代,如果要评选最令人羡慕的官职,答案并不是尚书、侍郎,而是考官。今天的考官们主要工作是不过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监考,然后拿点监考费走人,可在当时,这实在是个强破头的位置。

原因很简单,所有由这位考官点中的考生都将成为他的门生。

明代的官场网络大致由两种关系组成,一种是同学(同年),另一种是师生(门生),官场风云变幻莫测,新陈代谢速度很快,今天还是正部级,鬼知道明天是不是就到阎王那儿报到了。要想长盛不衰,就得搞好关系。

如果你混得不好,那也不要紧,只要混到个考官,点中几个人才,到考试结束,你就是这几个人的座师了,这几位考中的兄弟就得到你家拜码头,先说几句废话,谈几句天气,最后亮底牌:从今以后,俺们就是您的人的,多多关照吧。

你也得客气客气,说几句话,比如什么同舟共济,同吃一碗饭,同穿一套裤子等等等等,然后表明态度:今后就由老夫罩着你们,放心吧。

有一句时髦的词可以形容这一场景——双赢。

新官根基不稳,先要摸清楚行情,找个靠山接着往上爬,老官也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抓几个新人,将来就算出了事还有个指望,实在不行也能拉几个垫背的一起上路。要知道,在官场里,养儿子是不能防老的,想要安安心心地活着退休,只能靠门生。

这就是所谓的门生体制,而这一体制有时会出现一种特例——约定门生。

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因为在科举前,可能会出现某位名震全国的天才,大家都认为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考官就会私下与这位考生联系,透露题目给他,互相约为师生,这样无论将来是谁点中了此人的卷子,都不会影响事先已经确定的关系。

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交易,所以考官们轻易不敢冒这个险,只有当真正众望所归的人出现时,这笔买卖才有可能成交。

介绍完背景,再来看看关键问题:唐寅和程敏政之间有这种关系吗?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其中却仍然有蛛丝马迹可循。

首先,程敏政已经在这两份卷子里选定了会元,而唐寅则在外面发话,说自己就是会元。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当时所有的卷子都是密封的!也就是说按照规定,即使是程敏政本人,也不会知道他选中的会元到底是谁。

所以这个疑问最终只能指向两个可能1、唐寅做出了那道题,并且认为别人做不出来,因而口出狂言,不幸命中。2、程敏政事先与唐寅会面,并给了他考试的题目。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大家自己做主吧。

注:不要问我,题目虽然是我出的,但我没有标准答案。

更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徐老虎是否真的有作弊嫌疑! 


三、从徐翔对于赛象科技的操盘来解析

赛象科技的走势,就是典型的庄股。

从上市以来就步入熊态,再到其中过程中的不断对倒,再演变为2014年下旬的拉升走势,步骤是非常明显的。

放量上涨,之后一个阶段后缩量洗盘回调,然后上演了一波幅度为一倍的行情。

这就是做短庄的几个步骤,吸筹快,做盘快,拉升幅度有限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能有高管减持,否则功亏一篑。

因此,作为从赛象科技中参与获利过程的阿翔,从中可以知道主力它能够短期做盘,并且进行一次周期性的收割,这效率与速度太快,实在不是一个正常长线资金做庄走势。

其嗅觉灵敏,早早潜伏其中,并且迅速地获利走人,而且对应的是短线主力资金的拉升派送,其背后的情形,昭然若揭。

赛象科技的巨量巨价。之后的成交量都无法支持它再度的上涨。

于是形成了一个头肩顶。

很多股,看似经常会出现阶段的上涨,可是之后又有了一个更巨大的上涨。

这里面无非几种情况。

一、大资金的坐庄布局,长线波段操作。

二、小资金的坐局,迅速派发,不影响主力坐庄过程。并能适当地为大主力提供收割到低价筹码。

后者是经常发生的事件,大家可以从手机短信、电话销售等等各种渠道知道,目前有很多的小资金,进行短庄的坐局派发行为

上市之后就一路熊态,随后出现触底回升,这个过程,成交量有异常。

而在之后,就一路向下跌而去。

它在这一时期,成交量怎么变得如此大,而且又突然放大,又突然地小到极端。

这究竟有何玄机?

只要仔细观察,它就有大单拉升的现象,对倒形式,吸引成交量,从而顺利的派售。

经过主力的对倒做盘后,主力降低成本得非常明显。

于是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做局,终于如期跌到的腰斩位置。

创了新低,才之后遥遥之路,逐步上扬,展开了它的10倍之旅。

——————————————————

精选好文

如何正确判断对倒如货以及完全出货可参考

图解盘面:锂电池板块正在酝酿出货行情

市场中要真正盈利的诀窍

深度图文:决定你炒股盈利致胜的关键(一)

作为一句市场游击多年的战士,我把自己的盯盘,看盘,选股等模式列于其中

独家呈现:本人的复盘模式(持续更新)

如何识别大庄股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