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精选:成长股PEG运用精髓

时间:2017年03月07日 05:39:00 浏览:

[摘要] 本文精选并整理了雪球的最新内容,为你呈现最新的市场投资策略,给你提供最有价值的投资观点,分析市场背后的原因。

正文

2017年03月07日 05:39:00

本文精选并整理了雪球的最新内容,为你呈现最新的市场投资策略,给你提供最有价值的投资观点,分析市场背后的原因。

以下是来自雪球的精选内容。

-- 精 选 1 --

成长股PEG运用精髓

作者:天道骑牛

一、前言PEG指标的用途,主要用于衡量成长股的估值与成长性是否合理匹配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说PEG就是用市盈率除以净利润增速得出的数值,是用于评价一个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者付出买入成本性价比关系的指标。传统个股分析中,市盈率PE、市净率PB、净益率ROE,等等指标方式进行估值较为普遍,而这些指标中市盈率又是最为普遍衡量估值的方法,之所以市盈率成为最普遍的常用衡量估值方法,原因是市盈率背后代表着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作为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肯定首先考虑的就是这家公司的盈利回报,所以市盈率估值方法被最为普遍的运用。二、如何运用PEG判断成长公司是否值得买入成长股中,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阶段,市盈率也会有很大不同。比如A公司市盈率20倍、B公司市盈率30倍、C公司市盈率40倍、D公司市盈率50倍、E公司市盈率60倍,那么到底ABCDE公司当中,哪一个公司估值最合理,最值得买入呢?那么这时我们首先就要看看ABCD公司各自对应的业绩增速。再比如A公司市盈率20倍,业绩复合增速15%;B公司市盈率30倍,业绩复合增速35%;C公司市盈率40倍,业绩复合增速40%;D公司市盈率50倍,业绩复合增速40%;E公司市盈率60倍,业绩复合增速60%,在此假设之下,5个公司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我的选择是B,原因是一方面B的PEG低于1,另一方面市盈率估值也不是特别高。A公司估值较低,低市盈率具有一定风险防范作用,但同时公司成长发展对比其他公司也相对较慢,潜在就是可能获得收益的潜力也会有所减弱。C其实也是不错的公司,只是相对于B来说,B的性价比更高。D业绩增长较快,但市盈率更高,性价比对比B和C显得不划算。E的净利润增长最快,但是市盈率也最高,业绩增长越快说明一个公司发展速度越快,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买入这家公司股权付出的估值成本也越高。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一家公司业绩增长越快,那么在同样时间内,对比业绩增速稍慢的公司你或者的投资收益可能也会越高。不过另一方面,业绩增长非常快发展快的公司,往往市盈率估值也不低,这时机会潜力大的情况下潜藏的风险也大,因为高估值是建立在高增速前提下,一旦增速不如预期,那么高估值首先就会杀估值,在增速下降的时候公司的市盈率估值也就会被动下降,这就是戴维斯双杀。举个例子:利亚德和老板电器都是这几年里成长股的典范例子,从2012年底最低点到2017年初,利亚德如果前复权股价涨幅超过20倍,老板电器从2012年底最低点前复权到2017年初涨幅10倍左右,为什么同样的成长股利亚德涨幅却比老板电器大很多呢?原因是利亚德这几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80%左右,而2014、2015、2016年更是超过100%,老板电器同样时间段里利润复合增速40%多,目前根据业绩快报对应2016年全年净利润利亚德市盈率43倍左右,老板电器25.6倍,市场给利亚德的估值也更高,所以我们一对比原因就出来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从估值角度看,利亚德的风险也比老板电器大很多,我们这里假设后期利亚德和老板电器净利润增长由于某种原因同样都出现了大幅放缓4分之3,比如利亚德后期业绩增速放缓到25%,老板电器业绩增速放缓到10%,那么利亚德下跌幅度会更多,原因是在同样估值下滑幅度下老板电器市盈率更低,当一家公司成长性逐步消失时,市场考虑公司更多的是对比市场整体估值和公司现有利润回报率,也即是市盈率,老板电器由于本身估值不高从而减少跌幅。三、运用PEG时需要注意事项1.多考虑业绩复合增长的持续性。成长股之所以要比很多大型低估值公司享受的市盈率更高,主要在于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和业绩增长。所以我们在运用PEG指标找性价比较高的潜力股时,要注意多从公司各方面基本面、行业的整体情况,系统性的分析判断公司业绩增速是否具有较大概率的确定性。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有些公司老总自己都没法判断未来,你怎么可能完全判断正确呢?确实我们没办法100%判断正确,我们做的是细致客观的分析判断,通过几只公司股票组合的方式获得大概率的成功机会,不需要全部正确,通过组合的方式只要大部分正确就成功了。2.注意由于基数较低而形成PEG低于1的假象。①去年净利润基数低造成的假象。在使用PEG时容易产生误区,被一些公司数据假象误导。打个比喻,某公司2015年净利润300万,2016年公司净利润3000万,净利润短期增速达到1000%,公司总市值60亿,市盈率对应2016年净利润就是200倍,这时按照市盈率除以业绩增速,得出PEG只有0.2,这时是不是公司严重低估值得买入呢?不是!因为1000%的增速主要是由于上一年过于太低的基数而形成的,我们这时要重点考虑这种增速可持续吗,未来两年还能保持这么快的增长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公司可以保持连续几年每年业绩增长10倍。所以我们要注意识别这种假象。②非经常性收益造成的假象。有些公司由于非经常性收益造成PEG低于1的假象,比如,某公司2015年净利润1亿,2016年公司经营净利润1.1亿,通过变卖资产等形成0.9亿利润,归属公司当年总利润2亿,公司总市值60亿,这时公司业绩增速就是100%,对应市盈率30倍,如果我们初步一看,公司PEG只有0.33,显示出明显低估,但是这实际是错误的,因为有些非经常性收益中政府补贴具有一定持续性,有些则是一次性补贴,而通过变卖资产的收益,基本上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公司不可能长期变卖资产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识别这种假象。

-- 精 选 2--

一位亲历者回忆:1987年市场闪崩的太可怖了!

选自:FXword汇众

Michael J Reed 已经做了30多年的交易了,曾经亲身经历了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很多投资者想知道1987年那次股市崩盘的具体细节,Michael J Reed讲叙了他自己在那次“股灾”中的亲身经历…在1982年时,期权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于是我也开始尝试交易股票期权,当标准100指数期权(代码:OEX)推出时,我就开始小试牛刀。从1982年到1987年股市崩盘的发生,这期间股市都表现得欣欣向荣、一派景气。上世纪80年代的股市表现有点过度狂热,和2000年的股市泡沫很类似,投资者很容易就可以从股市中赚到钱,作为一个股市的交易者,我也变得十分狂热和躁动,那时所有股民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只要回调就买入,总会涨上去的”。我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也比较守旧,我把自己的很多交易凭条都整理保存了下来,在1987年股市崩盘时,我也留存了一些交易的凭条单子。如下:1987年8月6日,我买入了10手标准100指数看涨期权,买入价格是6.5,花费了6500美元,并支付了139.60美元的佣金费,总计成本6639.60美元。7日之后,也就是1987年8月13日,我平掉了仓位,将10手标普100指数看涨期权全部卖出,卖出的价格是18.5,相当于18500美元,扣除254.80美元的佣金费和0.62的印花税,卖出后的净收入是18244.58美元。我花了6639.60美元赚了18244.58美元,在短短的7天之内净赚11604.98美元 ,净收益率是175%!这可是非常诱人的数字,我当时就想我买的太少了,我应该多买一点的…这笔交易是指8月13日平仓的,当时股市已经接近泡沫的顶端了,在随后的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恐怖“黑色星期一”到来,股灾开始吞没无数投资者的财富。股市在8月份时达到顶峰,刚进入9月份时就开始出现震荡,然后就止步不前,随后一切就开始变得糟糕起来。我有一笔交易是在10月初时开仓的,那一笔交易我终生难忘。10月初时,股市已经从8月的顶峰回落下来,但又出现了反弹,此时我的感觉是,股市反弹回升后,可能会再次下跌修正。我用的技术指标显示已经严重超买,我在纸上画了图,并看到了卖出信号,我可以买入标普100指数看跌期权然后抛售,从中获利。我已经找不到10月初那笔交易的凭条了,但我记得很清楚,我在10月初买入了10笔标普100指数看跌期权。在星期五,也就是10月16日,也是“黑色星期一”的前一个交易日,市场开始出现抛售风潮,股市下跌,我当时平仓掉了10笔看跌期权。当时我很高兴,我以为我是在市场底部时平仓的,当时觉得自己很明智。这种愉悦感一直伴随我到星期日早上,星期五的抛售潮使得很多“赚傻钱”的投资者变得恐慌起来,周日的早上,电视节目上到处都在谈论股市,我心中还在自鸣得意。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上午,投资者们开始关注FNN的新闻播报(曾经的一个金融新闻播报台),新闻主播也变得紧张起来。股市大幅低开,当时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看市场走势图,还需要给经纪商打电话下单,但是,我还是决定先什么都不做,先观察等待。我快速将VCR磁带重新倒带,开始录制FNN播报的新闻。10月19日,我一直在关注FNN的新闻播报,市场已经完全处于混乱之中,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市场出现暴跌,我打开我的走势图,切换到1小时图上,查看标普100指数的走势,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扔掉了一张中了一百万的彩票一样,欲哭无泪…如果我在上周五没有平掉10笔看跌期权,那我将会大赚一笔。收盘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08点,跌幅达22.5%,令人震惊,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上图是我在黑色星期一发生之前手绘的价格走势图,不久后,市场就爆发了10月19日股灾。股灾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20日,市场反弹走高,这时是买入看跌期权的好时机,我认为接下来可能会再次出现闪崩创出新低,只要下跌10个点,我就可以锁定大量的利润。我坚持认为市场会再度走跌的,但是事与愿违,它并没有下跌,我犯了一个大错,我没有做好风险管理,造成了大量的亏损,我不仅亏光了之前的盈利1万多美元,还额外亏掉了1万美元!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已经过去将近30年了,在过去的30年中,我一直在研究分析股票市场,我在股市中几乎耗尽了半生的精力和时间,在股市征战多年,我也积累下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一个经历了1987年股灾的职业交易者来说,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也可以说是经验教训:第一,永远不要被牛市迷惑。市场是有两面性的,有涨就有跌,有牛就有熊。1987年危机发生之前,股市一直表现得一片大好,前景光明,股市的繁荣让很多人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直到黑色星期一的到来,股灾发生,市场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告诫投资者,有些钱赚得容易,亏得更容易。第二,永远不要让你的订单处于“无计划状态”。对于任何订单,你都要有一定的计划,你最大的心理承受亏损额度是多少,何种情况下应该平仓,千万不要放任订单。第三,永远不要犯教条主义错误,市场不会按你想法走。市场的走势不会按照任何某个人的想法走,你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怎么走。

-- 精 选 3 --

“双面”董明珠

作者:刘步尘

董明珠是个著名企业家,但算不上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董明珠从朱江洪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优质的格力,但能交给下一任一个优质的格力吗?人大代表董明珠,“两会”期间又有惊人之语。新浪财经报道,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格力智能装备高峰论坛上说:“我从来不认为买一个技术,能让一个企业成长壮大。”企业买技术就好像小偷不经过努力直接索取。如果一家企业是小偷,它就永远是小偷,不可能当领导,只能逐利而行。”“买技术就是小偷”,“小偷永远是小偷”,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曝光度极高的企业家之口!借助“两会”之机做如是表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董明珠话有所指。就在两个月之前,美的刚刚完成对德国著名机器人企业库卡的收购。主流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的集团“双智战略”及“第二跑道”布局取得的重大进展;但在董明珠眼里,却变成了“不经过努力直接索取的小偷”。董明珠的表达,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且语境远比这句话更严重,因为她使用的表述方式是,“买技术就是小偷”。在过去的半年,很多人将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与美的收购德国库卡进行对比,不少人比较后得出结论:方洪波主导下的美的,未来发展逻辑越来越清晰;而董明珠主导下的格力,未来向何处去依旧看不清楚。2016年,中国三大家电巨头不约而同发起重大并购。首先是年初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继而是美的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及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当然还有格力对珠海银隆发起收购,但后者因股东反对导致收购失败。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意在提速多元化战略。多元化和专业化并无优劣之分,没有人敢说美的、海尔的多元化模式就是比格力的专业化模式更好。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由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而定。对于格力来说,的确到了必须多元化发展的时候,否则企业规模难以实现持续突破。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也是如此,不存在独立开发和收购引进谁更好的问题。最好的模式是两条腿走路,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好比中国发展航空母舰,走的就是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如果自主开发好于技术引进,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发展航母应该放弃引进、借鉴世界先进技术?事实是,美的的机器人产业布局,正是两条腿走路,自主研发与拿来主义相结合;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看到了美的收购,却没有看到美的独立开发。格力坚持独立开发机器人技术,从精神层面讲的确可歌可泣,却绝不值得提倡和表扬。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完全自主开发很有可能你根本就撵不上人家。更关键的是,你将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而且还不保证一定能成功。显然,董明珠尚未建立“时间成本”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的背面,是时间也是有成本的。你三年搞出一项技术和八年搞出这项技术对于企业的意义完全不同。董明珠强调技术开发必须走自主路线,实际上是当年被日本某企业伤害了自尊的后遗症,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家都知道苹果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科技型企业,可你知道苹果每年用于收购新技术的资金高达百亿美元吗?中国著名科技型企业华为也是每年花很多钱收购先进技术。你可以走自己的独立自主模式,但你不能攻击别人的模式一定是错的。董明珠一直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形象,这样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天下为公”的情怀,董有吗?格力是一个技术体系封闭型企业,我认为这和掌门人董明珠心态较为封闭有关。从长远看,这种心态对格力未来发展十分不利。比如,很多企业都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但格力在海外一个研发中心也没有。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经常说一句话:“全世界都是我们的研发部”(这句话好像是张瑞敏引用别人的),背后的逻辑是:一个企业的研发体系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应该是体外循环的,而不是体内循环的。董明珠的双重标准这几年,董明珠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恐怕就是“变了”——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口无遮拦的“小网红”。比如,董明珠热衷于推动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其理由是看中了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她说,“格力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那么,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是怎么来的呢?是2010年从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那里收购来的。董明珠的逻辑如下:银隆从奥钛那里收购了储能技术,格力希望从银隆那里收购储能技术。这就可笑了:您能收购到核心技术,怎么别人一收购就成了小偷?显然,董无意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说白了还是心态的问题,不想看到对手成功的收购。这几年,董没少说这种非理性的话。偶尔说一次叫幽默,经常说就成了笑话。董明珠有两个利益长期观察董明珠的行为方式,你会发现她心里有两个迥然不同的利益标准,一个是格力企业的利益,一个是格力之外其他企业的利益。这两个利益在董明珠心中,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说到格力企业利益,董明珠总是表现出毫不掩饰的热爱,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比如她说过,要想做她的接班人,必须做到“爱格力胜过爱自己的家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但是说到竞争对手利益的时候,董明珠的态度会180度大转折,那种感觉好像同行企业都死掉才好。比如,董明珠曾经指名道姓地骂过美的、海尔、志高、TCL,完全没有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包容风度。比如这次她骂别人“买技术就是小偷”,很让人小看她三分。我在想:如果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温暖如春对人家的孩子冷若冰霜,这算一个好母亲吗?董明珠式逻辑见多了董明珠信口开河,有人调侃说这个世界有两个逻辑,一个是逻辑,一个是董明珠逻辑。2016年10月28日,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15项议案被股东投票否决,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宣告失败。这事到了董明珠嘴里就变成了“媒体报道有误导”,“无记名投票,百分之99.9几都通过了”。这就奇怪了,既然“百分之99.9几都通过了”,为什么15项收购议案最终被否?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董明珠已经顾不上能不能逻辑自洽。还有更搞笑的。就在这次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像训斥儿子一样训斥中小股东:“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这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很多人都看到了,但董明珠不认为她训斥了股东,她说,“很多人说我霸道,在股东大会上训斥股东,其实根本没有,那只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这已经不再是逻辑的问题,还是一个品德的问题、修养的问题,做人是否诚实的问题。再比如,2016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道董明珠已于10月下旬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但格力集团对外坚称是“董明珠主动辞去集团董事长的职位”。免职和主动辞职性质完全不同,真相到底如何?2017年2月中旬,真相终于大白。在接受央视二套《对话》采访时,董明珠说,“被免职我问心无愧”,“被免职的时候看到消费者的支持我觉得值了”。这一次,董明珠无意之间说漏了嘴,当初不是主动辞职,是被动免职。那么,此前格力官方明显对公众撒了谎。但董明珠仍然不忘给自己贴金,她说“看到那么多消费者发短信说支持我我觉得值了”。奇怪,怎么有那么多消费者知道董明珠的手机号码?我估计真实的情况是,董的下属、经销商、合作伙伴发短信宽慰她,但到董嘴里就变成了“消费者都是支持我的”。董明珠的公心与私心这几年,很多人越来越糊涂了:董明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倾向认为,董明珠公心第一,私心第二。当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失败之后,董明珠决定自掏腰包进入珠海银隆:投资额约13亿元人民币,占有珠海银隆10%的股份。这件事大有含义。须知,董明珠的官方身份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举身家之财投资另外一个企业?而且这个企业和格力电器发生密切业务关系?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董的投资行为显然有悖常理。董的投资行为,很容易让格力内部人内心这样问:我们的领导人以后还会把格力放在心上吗?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结果:2月21日,格力电器对外宣布,为了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储能以及电池制造装备领域,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公司拟与珠海银隆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相互的优先采购和总金额不超过200亿元。第二天即2月22日,深交所即发函要求格力电器对该关联交易作出解释。深交所发函的背后体现出两层含义:1、格力电器如何能证明珠海银隆有履约能力?2、格力电器如何撇清背后无利益输送之嫌?如果董明珠是聪明的,我认为她不应该对有关珠海银隆的业务表现得那么热心,她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战略投资者的位置上,而不是给人留下既是格力电器管理者又是珠海银隆经营者的印象。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对董明珠充满敬意,那时的董明珠协助朱江洪成就了格力电器、格力空调。但是2013年以后,董明珠变了,变得越来越热衷于站在聚光灯下给人打赌或布道,而同时格力电器的经营业绩与发展战略越来越让人揪心。董明珠是个著名企业家,但算不上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董明珠从朱江洪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优质的格力,还能给下任留下一个优质的格力吗?我希望董明珠多向任正非学习,甚至应该向自己的最大对手方洪波学习。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