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 | 星云股份——次新小市值成长股研究(下)

时间:2017年05月10日 15:45:18 浏览:

[摘要] 作者/市值风云林邦

正文

2017年05月10日 15:45:18

三、募投项目研究

星云股份总共有四个项目,见图研发中心研发的方向看起来都符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我认为不是一蹴而就了,对公司短期业务没什么太大的帮助。对业绩有帮助和的是两个产业化项目,说白了就是扩产!但是,招股书中居然只字未提建成达产后到底能提升多少产能!我都怀疑我看了份假的招股书!在互动平台上问问董秘好了。

从前期已投入的金额来看,募投项目都已经完成38%了,而整个建设周期只有1.5年,换句话说,从2017年4月份上市算起,估计17年10月底应该就能建成投产了。从时间和前期投入金额的比例上来看,根据经验判断,募投项目还是很靠谱的,不存在为了上市圈钱而随便弄几个项目来糊弄证监会。不出意外17年10月募投项目就投产了,那么18年的业绩应该会比17年的好,不过最终还得看公司能接多少订单。

公司急着扩产,难道产能严重不足么?

四、订单及产能分析

从招股说明书重大合同一节得知,公司把14年——17年3月的重大合同全部罗列出来的,我就纳闷的,明明写的是 正在履行的重大合同,怎么14/15年的还列出来?难道公司生产周期和验收确认收入的周期都超长?连订单排的满满先导智能也只需一年时间就可以走完从订单到验收整个过程,莫非公司产能严重不足+产销两旺?那就看看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嘛! 招股书中没有详细对比同行业的数据,不过牛皮吹已经出来了,说自己是锂电池检测行业“国内规模、产量、产值居前了”,也不知道这个居前是前多少名,如果我没记错13年检测系统供应商就有40多家了。还是看具体数据吧,招股书只列举了主营占比较大的检测系统和自动化组装设备这两样主要产品:

还真是满产,还真是产能严重不足。那产销率呢?招股书中分领域、分产品罗列了详细的数据,数据太多,我总结为满销的情况比较少,特别是16年,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发出商品(已发货但未验收无法确认为收入)未统计在销量中,16年部分产品的发出商品较多,导致其产销率变动异常。

想想也是,在满产的情况下紧赶慢赶在下半年把产品生产出来并发货了,迟迟等不到生产线整线验收一个自然年度就过去了,这不就是导致产销率变动异常么,难怪14/15年的情况也一样,不要忘了公司采取的订单生产模式。

话说回重大合同,统计如下:

我不相信1-2年前的订单还没履行完,所以14/15年的订单我直接无视,16年的订单总计为:20317.86万元;截止2017年4月11日招股书发布之日,17年订单截止2017年3月6日总计1802.73万元。

前文贴过16年末持有订单(已签订合同中未确认收入的=已签订合同中扣除确认收入的)的金额为15505.59万元嘛,也就是说16年签订的订单在16年内确认了20317.86-15505.59=4812.27万元,这个数据与16年一季度新签订单的数额相差的不是很多(11%),从这个侧面验证了一个订单从签订之日到变成收入一般不超过一年。

换句话说,16年一季度签订的新订单可以确认到16年四季度,那么我可以推测公司从签订订单到验收确认收入总共需要9个月,又因为我假设全部产品的验收周期是6个月,所以推导出公司全部产品的生产周期为3个月左右,以后就按照各个周期来推导业绩了。

签了那么多订单是没错,以后还能继续签那么多订单么?只有客户继续扩产,公司才能继续拿到订单,所以弄清大客户很重要。从招股书看前十大客户基本相同,只不过每年的排名不太一样。

最值得注意的是15/16两年CATL占比都是第一在21%+,这跟其这两年扩产很有关系,再加上宁德和福州直线距离不过百来公里,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其他的诸如国轩、比亚迪、孚能、猛狮、微宏、沃马特、波士顿、力神也同样都在扩产,所以我对订单增长是不担心的,只不过要注意每年到底会增长多少和每年大概有多少会确认到本年度。

五、公司收入及业绩研究

公司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季度占比是全年最低的,第二、三季度的水平相当,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的比重较高,所以导致下半年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普遍高于上半年,一般是37:63。

这个季节性与下游客户扩产计划关系紧密,但现在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比已经超过60%,预计今后占比会进一步走高,又因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储能领域的季节性特征不是很明显,所以预计公司往后整体业绩的季节性会不如以前明显。

公司在招股书和上市公告书披露和预告了一季度和上半年的业绩,一季度主营收入3927.11万、同比增长81.9%,净利润563.767万、同比增长48.49%,扣非净利润482.71万,同比增长86.79%。 从增长率看起来很喜人,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季度的基数是比较小的,随便波动下就会显得增长率很高,千万不要以为全年能有那么高的增速。这不,预告上半年的增速就滑落到了0-30%,营业收入区间为8149.94——10594.92万,净利润区间1348.27——1752.75万元,扣非净利润1260.1——1638.13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全年的业绩会有多少呢?如果不负责任按照37:63的季节特性推算,下半年应该有13876.92——18040万元,全年0-26.39%,真的有那么好么?

从另一个角度来推算下吧,按照9个月的周期,16年二季度的订单能在17年一季度确认为收入,同理推16年三季度到17年二季度,所以17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应该为5864.5+5810.18=11674.68万,这与上市公告书中预计的上限10594.92万仅相差10%。 再从另外一个侧面验证下,2016年12月31日公司发出商品+产成品=3550.77万,如果按照验收周期半年和3331行业收款原则,到2017年6月30日大概有3550.77 X 3=10652.31确认为收入,差不多和公司预告的套得上(感觉看存货明细更加准确),所以应该还是靠谱的。 这样一来的话,我预计17年1-9月主营收入应该为13851.4万,同比只增长3.4%,预计17年全年主营收入发要看17年一季度完整的订单情况才能做出准备的判断,另一个验证的方法就是看半年报出来后公司发出商品+产成品的金额。以现在的信息看来17年并非有高成长,甚至有可能出现绝大多数套路企业上市第一年就负增长的A股奇观。

六、公司估值分析

招股书中说目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主营业务为从事锂电池检测系统及自动化组装系统的上市公司,所以选择“仪器仪表制造业”中以检测系统为主的上市公司来对比,并把公司归为C40“仪器仪表制造业”。 我看了下用来对比的开元仪器、南华仪器、远方光电、东华测试,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差太多了。我认为归为C40非常的不恰当,归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更加合适,与锂电池前段、中段设备制造商在一起比较最合适,所以我选取了我较为熟悉的2015年上市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作为对比参照物,同时还取行业平均市值一并参考。

17年的业绩暂时估不出来,预计不太乐观,所以先用16年的净利润当基准。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如果市场真把星云当仪器仪表行业看,市场认可的程度就比较低,自然价格也很低;如果用C35行业平均市盈率估,相对应的价格会高一点;如果单独与同行业中企业对比,在净利润金额比较小的情况下,给予的估值应该会更高点,又因为比较稀缺嘛,再加上锂电池前端设备制造商龙头——先导智能大概率成功收购与星云业务相似的泰坦新动力,说不定当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还真能达到160倍的市盈率。

还想再啰嗦一句,都说二级市场的小散们养活了整个上市公司和一级市场,这话一点都不假,你看先导仅用27倍市盈率就收购了一个业务精、产品好、最重要是手握巨量订单的优秀企业,像我们这种只能投资二级市场的小屌丝,只能买一个最低市盈率都高达60倍且手中订单不够多的一般企业,哎!

七、公司估值验证

 2017年4月17日,当日市场大跌,有160家跌停,但是双杰电气盘中冲高6.5%,我看到了我的盈亏线就果断卖出了,后来从公告中得知那段时间公司从二级市场直接买入股份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难怪股价逆势不跌反涨。

2017年4月24日市场又大跌,有107家跌停,趁着大跌之际买入了安图生物,目前略有浮盈。之后市场弱弱的反弹了几日又开始回落。管不了市场也不想管市场怎么走,只需要等到情绪高涨估值高的时候卖出,情绪低迷估值低且有现金的时候大胆买入并持有就行了。

八、操作策略

论投资我认为并非是交易!

对比完星云和泰坦之后我真是心如死灰啊,如果我的脑子没进水,同一笔钱拿来投资我肯定选择买泰坦新动力啊,何况他还有个先导爸爸,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有了先导的仓位就不去凑星云的热闹了,何况目前短期内星云还开不了板。

思维碎片

16年订单总额2.034986亿,持有订单1.550559亿,也就是说16年的订单在当年确认收入为0.484427亿,而16年主营收入2.265518亿,推导1.781091亿都是15年订单提供的?明显不对吧,15年订单没这么多!!!16年末持有订单基本上能在17年验收(假设生产周期半年+验收半年),再加上17年上半年的产成品+已发商品,就等于17年全年业绩?

在推导业绩方面,每季度的持有订单差额,发出商品差额,预收账款差额都对推导主营收入有关系。得知道公司具体的收款原则!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