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板说房地产已经到顶了

时间:2018年01月09日 17:49:28 浏览:

[摘要] 他还说了一个假设,让我有点惊恐

正文

2018年01月09日 17:49:28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姜超的一篇演讲稿,讲的是他对2018年市场的看法。我觉得讲得很精彩,我特别认同他的观点,而且也把一些我想不通的宏观现象讲透了。

我想结合他的演讲思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算是代表我等P民严肃讨论一下2018年国家经济形势。

我觉得他主要讲了三件事:

① 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已经没有空间了

咱们之前GDP高速发展主要是靠两件事,一个是人口红利,一个是城市化。现在人口红利慢慢变弱了,因为2013年以后,15到60岁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而城市化水平也已经60%了,国际标准70%就算成熟了,所以这条路也很快会遇到瓶颈。

所以房子车子这种年轻化的、有形的消费品逐渐会过剩的。取而代之的是无形消费,比如人口老龄化之后的医疗、养老;二胎放开后的母婴、教育产业等。

换句话说,中国人的消费要升级了,要追求更高质量的、更细分精准、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十九大精神)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论点……

② 从银行融资转成股权融资才能孕育创新

以前我们需求的房子车子,都是工业化的东西,有实物资产抵押给银行就可以拿到钱,拿到钱就可以生产出来有形的东西,就可以拿去卖。

但消费升级以后,很多产品服务都是无形的了,比如医疗和教育,都是知识产权的范畴,核心资产是医生和教师。你总不能把主治医师或教导处主任抵押给银行吧?

还有文化类、服务类的创新产业,也都是银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怎么办?只能激活股权融资,来孕育这些创新经济。远到美国的非死不可和谷歌,近到中国的阿里腾讯,它们的崛起都跟银行没半毛钱关系。

现在很多创新企业上市只能上新三板,还没什么动力,因为上了也没资金关注,跟冰窖冷宫一样。国内优质的企业只能跑到国外上市去。

说到这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银行股这么低估。

③ 杠杆根本减少,而是转移了

这个是我最认同的观点,我前天还写了,现在中国就是政府和企业去杠杆,老百姓加杠杆。

这跟美国之前走过的路是一毛一样的。2000年美国来了个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政府开始放水,企业开始转型去杠杆,然后居民开始加大杠杆买房子,买了8年买出了房地产泡沫。

我们是2013年创业板开涨,到2015年泡沫破灭,然后政府放水,全民举债,争当房奴。要是不加以预防,下一步可能就是美国跳过的坑。而美国现在去了杠杆,专心搞科技创新和减税,经济自然就恢复了。

关于这个杠杆转移,他还说了一个假设,让我有点惊恐。他说过去十年我们搞了好几次刺激,都只能持续两年:

  • 自从09年4万亿给银行和企业加了杠杆后,大家开心地享受了2年的经济反弹,2011年就因为产能过剩歇菜了。

  • 然后2012年政府出来带头举债,地方政府通过表外信托大搞基建,这又复苏了两年,很快发现债务问题开始整治,就又萎靡了。

  • 接着2016年开始老百姓冲出来当了接盘侠,到了流行个人上杠杆的时代,所以这两年房地产销售都创新高。

他的担心是,这次会不会像上两次一样,只是短平快的复苏,又不可持续。如果是的话,那今年很多经济指标都会开始露陷儿了,包括房屋销售也会下降。其实2017年末已经有一些征兆了,比如铁路货运量从20%掉到了4.9%;重卡增速从100%掉到了负增长;铁路增速到年末也已经负增长了。

所以他对这次房地产销量爆发是持谨慎态度的,毕竟利率高了,没理由一直这么热卖。

其实我觉得,天朝人民的杠杆还远没上足,发达国家的个人杠杆率都有超过100%的,咱们才55%。当然了,人家福利也好,所以敢于上杠杆,这点咱们比不了。

总之现在能确定的就是,不可能再靠负债和超发货币来搞经济增长了。去杠杆依然是主旋律,货币紧了,水停了,以前飘在水面上就能涨的东西不会存在了,现在要看潮水退去后谁能稳稳地站住,也就是有真实价值的东西。这点在A股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以上是我的心得,供讨论。

在股市里赚着卖白菜的钱,为国家经济建设尽一份卖白粉的心,是每位社会主义好股民应尽的责任。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