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是星辰大海,写在东方财富翻涨前

时间:2018年04月13日 23:28:49 浏览:

[摘要] 东方财富是我一只长期看好的股票,并且在2018年迎来业绩拐点,现在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正文

2018年04月13日 23:28:49

1.业务转型成功

先来看一组数据,从表中可以容易看到,东方财富自2010年上市以来经历3次主营业务转型的,从金融数据服务,转型到广告服务,再转型到金融电子商务服务,最后转型到现在的证券服务。

我也根据这三次转型也把东方财富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2009年-2012年,以金融数据服务以及广告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阶段,主要依靠天天基金网、东方财富网、东方股吧、东方博客等网站吸引流量,依靠贩卖金融资讯,接广告,以及大V推股、**等服务盈利,这个阶段的东方财富更贴近于一个门户网站的互联网公司,对标的同类型企业应该是新浪财经、和讯网,或者是没有金融代销牌照时的雪球网;

阶段二,2013年-2015年,以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阶段,主要依靠基金类金融产品的代销分成盈利,在2012年11月,旗下天天基金网获得基金销售牌照,2013年正式开始上架基金产品进行销售,随后巨额流量快速变现,第一年依靠基金代销获得的分成收入就高达6600万,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26.75%,到2015年收入更是暴增至24.42亿,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3.47%,一举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基金代销平台,从零到第一东方财富只用了两年。这个阶段的东方财富更贴近于一个通道平台类型的企业,对标的同类企业应该是券商、银行的通道业务,金融类产品代销业务。

阶段三,2016年至今,以证券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阶段,主要依靠券商经纪业务盈利,在2014年12月,宣布以1300万港元收购香港券商宝华世纪证券,2015年4月,宣布以44亿收购西藏同信证券,转型成为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券商,截至2016年,券商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48.85%,这个阶段的东方财富对标的同类企业变成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老牌券商了。

一个上市公司多次转变主营业务,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公司很不靠谱,我认为不对,主要原因有两个:

时代局限性,东方财富在A股上市的时候中国互联网还不成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哪个业务赚钱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肯定是要用时间和钱不停摸索的,所幸东方财富几次转型都非常成功,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核心未改变,其实在东方财富上市之初已经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当时东方财富网的访问量占全部财经类网站访问量的41.93%,远远高出第二名,庞大的用户流量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只要能将流量变现盈利就会滚滚而来,为了增强变现能力公司做了多个尝试,包括推出**服务,收费资讯,做广告招商,代销基金,开展券商经纪业务,进而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其实东方财富从表面上看多次转变主营业务,但是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流量变现的核心进行探索,流量是核心,这点从未改变。

2.增长快速

2015年,东方财富收购同信证券,当时的同信证券可以说是券商里垫底的水平,在中国证券协会举办的券商排名中从来就没有一项指标上榜的,有投行部、有保荐资格但是却未成功保荐过一家公司上市到A股。全国只有在西藏、山东、河南、福建、湖北有营业网点,总计只有28个营业部,主要分布于二、三线城市,开户投资者资金实力孱弱。

到2017年上半年,东方财富证券四项指标进入券商排名前50(详见表 2 -2017年上半年券商排名),分别是股基成交额13573.87亿,排名21位;客户资金余额83.81亿,排名第43;券商两融余额50.84亿,排名第43;公司净利润3.05亿,排名第46。

其中“股基成交额”指客户通过券商买卖股票总金额,可以侧面反映在这个券商开户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以及投资风格;“客户资金余额”指客户在券商开户后存入的现金资产以及股票资产,不包含B股、融资融券、证券公司自营资金等其他类别,直接反映券商的吸金能力;券商两融余额指券商借出给投资者的资金或证券总价值,直接反映券商两融业务的水平;净利润就不需要解释了吧。以上四项指标都是券商重要的财务指标,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其业务能力。

3.增长方式优化

短短两年半时间,东方财富证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券商,一跃成为多项重要指标前50的券商,值得注意的不只是增长速度,还有增长方式,在快速发展的两年半的时间里,东方财富证券营业部仅仅从28家增至48家(详见表3 - 2017年东方财富证券营业部一览),

相比老牌券商银河证券360家、海通证券290家、中信证券218家等少的多(详见表 4 -2016年券商营业部数量排名),由此可见,东方财富确实和传统券商不一样,不以人海战术取胜,互联网导流效果明显,可以预料互联网券商未来在营业部经营成本会大幅低于传统券商,这是有质量的增长模式,我认为这样将成为杀死传统券商的利器之一。

4.策略正确

东方财富证券可以说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券商,正确的分析了自己与老牌券商优缺点,认识到自己在资金实力、运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知道自身在融资融券、投行保荐等业务竞争力差,扬长避短,着力发展以销售为主的经纪业务。

相比传统券商的网点营销,互联网营销享受更低的获客成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跨地域招揽客户,同时主动降低手续费费率至历史最低的万分之二点五,拉开券商之间的价格战帷幕。懂得扬长避短,先在通过经纪业务站稳脚跟,再谋求进一步其他业务的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发展策略。

经纪业务是一切业务的根本,就像银行的储蓄业务一样,只有先招揽储户才能开展其他的业务,券商也是一个道理,只有经纪业务发展好了,才能继续往下做资管业务、投行业务。

5.制度优越性

先来看看东方财富的制度性质,截至2017年三季度公司大股东其实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23.91%的股权为实际控制人,全部为个人身份,从控股比例上看东方财富就是一家民营企业。第二大股东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和第五大股东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都是东方财富收购同信证券时增发进入公司。

东方财富证券由上市公司东方财富持有99%的股权,上市公司东方财富的全资子公司天天基金网持有1%的股权,毫无疑问东方财富证券也是一家完全的民营企业。

中国大部分的券商都由国资控股,而东方财富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有更大弹性的制度规则,我认为在同一市场之中充分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民营企业终将战胜国企,这里举一个民营企业和国企竞争的例子:

1998年,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公开表示,希望中国企业能打破外国公司在通信器材领域的垄断局面,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把中国通讯界四巨头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合称“巨大中华”寄予厚望。

在国家的政策的支持以及军方技术人员协助研究下,国内企业的不断进步,“攘夷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于是国内通信设备商马上就进入了内部竞争阶段,仅仅三年,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就通过市场竞争将巨龙通信和大唐电信斩落马下。

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都是以代理销售国外设备起家,最初都不具备生产研发能力,而巨龙通信和大唐电信则是由国家支持,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研发生产通信器材,行业内公认科研技术水平远高于前两者,甚至有舆论认为前两者根本不配代表中国“出战攘夷”。

由不被看好,到打击败有国家背景的企业,究其根本我认为就是制度胜利,当时巨龙通信是一家全国资企业,大唐电信是一家国家高度控股的企业,中兴通讯则是一家国家部分参股的企业,华为是一家全民营企业。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都将股权分散到管理层以及员工之中,激发大家的拼搏创新精神。相反以国家为背景的企业制度僵化,习惯分配销售产品,不熟悉市场运作,在“攘夷战争”结束后失去国家指导销售,立刻在内部竞争中败下阵来。

巨龙通信甚至没有培养出一支独立的研发团队,国家要求调走军方研发人员后,研发部门几近停滞,市场开拓也远落后于同行,又由于国企的复杂性质,无法厘清投资人和管理者的界限,经历多次重组都不幸失败,最终在2002年正式破产倒闭;大唐电信在1998年登陆A股,但是盈利不稳定已经多次被ST,长期游走在退市的边缘;中兴通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市值近千亿的白马企业,受到市场追捧;华为技术更不必多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型跨国企业。

虽然不是同属一个行业领域,但是外皮行业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这是民营企业战胜国有企业的经典案例,我认为东方财富相比其他带有国家背景的券商具有巨大的制度优越性,企业的性质会造就不一样的制度规则,更弹性的制度规则会激发员工的动力,民营企业终将战胜国企。

6.管理层眼光卓越

前文提及东方财富层三次转型,改变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这说明管理层在战略上是不满足的,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同时也不害怕失败,勇于探索,当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民营企业的特质,国企的领导每天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官位永远也不会做到像民企一样进取。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次转型都取得了成功,为东方财富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凸显了管理层眼光的卓越,这样的领导者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此外,东方财富的实际控制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低调的老板,在网上几乎找不到他的资料,去年12月在乌镇互联网大会可以说汇集了中国大部分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在这么盛大的会议下也不见中国互联网券商龙头企业东方财富的身影,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华为的任正非,多次拒绝上央视接受领奖的事情,真的不屑那些唾手可得的名气,只想踏踏实实做好企业。

7.现在正是入场好时机

最近市场热度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散户数量增加和成交量上,截至4月第一周投资者数量较5个月前增加437.71万户,已经连续5个月增长;截至4月11日,两市日均成交量较4个月前增加1102.24亿,连续三个月增长。

入市人数增加和日均成交量增加都是对东方财富的大利好,这会直接反映在公估计成交额上(券商抽取客户买卖股票的佣金),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里。

根据券商中国公布的一季度股基成交额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成交活跃,以一季度数据推算2018年全年成交额将会达到去年的两倍。

东方财富2018年一季度的公布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即便是不再增长,维持1.926%的水平,

东方财富仅仅在经纪业务上取得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3.56亿(2346804.962亿*3/10000*1.926%),相比2017年东方财富2017年的经纪业务收入4.07亿(1031856.436亿*3/10000*1.315%)增长了9亿,对比东方财富2017年全年总营业收入25.47亿,光是一项经纪业务就足够带来将近40%的增长了,可以预期东方财富2018年全年业绩增长超过会非常可观,公司的业务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并且站稳脚跟,正是进入的好时机。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