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跨越中产阶级

时间:2018年06月22日 13:45:03 浏览:

[摘要] 我真的不想做一颗螺丝钉?

正文

2018年06月22日 13:45:03

昨天很多人对如何摆脱做一颗社会的螺丝钉,如何摆脱长期受财务问题的困扰感兴趣。其实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大家都挺有野心,想跨越中产阶级,活的比别人好一点。那么今天来聊聊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首先一个社会里大部分人都会是螺丝钉,如果跨越过去了,就会拥有额外的资产。普通中产的基本消费之后就很难有盈余,那么跨越中产的小部分人依赖额外产生的资本收益就不会不断拉开与普通中产的差距。因为这种特殊的属性注定了跨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其次,所谓财务问题的困扰,对大家来说并不是“贫穷”,准确的说应该是“缺钱“。我们大部分温饱衣食无忧,但是想过更好的生活想,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不想为了一点钱看老板的脸色,不想被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填满生活的全部,我就想比隔壁老王更有钱一点这样我老婆就不会抱怨我了等等。温饱解决了,想要物质和精神自由。除非社会富裕到高级阶段,社保足以让人衣食无忧,实现真正的****。不然社会依然需要前进的动力,不可能容忍大部分人获得这样的自由。自由往往意味着懒惰和随性,这样的特权也只属于少部分人。

那么已然是一个中产的螺丝钉,到底怎么才能抓住小概率突破这个阶层的天花板呢?因为我是个上海的外地学生,我从大学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想要跨越中产,你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身边的同等中产。比如在单位里勾心斗角,压人一头,他们身上并没有足够的利益够你跨越,这样成功了也只能从一个差一点的中产变成好一点的中产,还要承受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风险。很多人踩着同伴上位财富自由的案例的背后,基本还伴随着比较明显的行业红利,可以说大部分挣的主要是行业红利的钱,这有方方面面的运气,并不在我们的把控之中。

那么我认为,想要财富自由思维方式要转变一下,你的对手盘应该是社会范围的既得利益者,只有洗牌他们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利益跨越。那么在和既得利益者的角斗中,我们能有怎样的优势和策略呢?

先说说最传统的,人脉和资源。这个东西对于普通的中产来说是没有的,有的基本也是不足以跨越中产的人脉和资源。也有不少人认识了所谓上流社会的圈子,但也仅仅是认识,那个圈子永远不属于你。往往越是上流社会的圈子越讲利益,你把人家当资源和人脉,人家就不知道把你当什么了。而实实在在的付出交换,往往又要牺牲尊严和人格,甚至伤害一些不该伤害的人。人能变坏总能来钱,但是却要失去很多钱无法衡量的财富。想想自己跨越中产阶级的初衷,是为了物质和精神自由,如果只是简单的挣到钱,而把自己关进一个更大的笼子里,是否本末倒置?

当然有一种交换可以,那就是我们也经常会聊到的能力和知识,但是这种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稀缺性,现在各行各业并不缺专业人才。能力本身的稀缺或者普通能力拥有稀缺的掌握程度,才是一种和既得利益者谈判的资本。讨好和妥协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跨越,只有合作和征服才行。这是一条很好的路,但是难度比高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难的多。

那么还有一种传统方式是联姻。这种方式上下五千年,国家之间也屡试不爽,理论起点很高,并非羞于启齿,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为了跨越阶级相对弱势的合作。但是到老百姓中间,我觉得最好还是看缘分。这种方式基本成全了国家,迷失了自己。有感情了刚好碰到有钱的挺好,如果看着有钱就上,毕竟得过日子,那就得长期脸皮厚,演技好。这碗饭能吃的人很少,大多看命。少数天赋异禀能做到软饭硬吃的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至于走政治路线依附某种权利,那承担的风险就不来自于市场了。据说中国幸福感最强的是资产小几亿的一群人,他们吃得香,睡得着,半夜不怕鬼敲门。我心向往之。

那么我是一个普通的中产,我又只拥有普通的专业能力,我有什么机会跨越呢?这个我也想了很久,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来自行为模式和风险偏好。

现在大部分的中产会做和我们以前父母同样的选择,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教育上。教育我的理解是一种保留现有阶级不到退的方式,而对于跨越阶级本身往往收效甚微,本质上都是希望培养出前文说的稀缺的能力或者稀缺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思路几乎是 一片红海,竞争无比激烈。而教育普遍培养出来的都是普通的专业能力,最大的问题来自于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会进一步拉开,下一代能得到的机会比我们还要更少。与其寄希望于下一代,不如投资现在的自己来得更负责任。

提升风偏并投资自己,也许是我们能把控的唯一一条路。说白了就是投资或者创业。这条路依然被大家讨论了很多,我说说个人理解。

首先一旦走上了投资和创业的路,我们的思路依然是想办法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分到利益。但是既得利益者占据了人脉和资源的优势,甚至我们前文提到的拥有行业稀缺能力人也在帮他们办事或者合作。那么能下手思考的就是他们的行为模式和风险偏好是否存在被突破的点。

据我所知,一般来说有钱人的风险偏好和普通人差不多,比较两极化。一种就是以小博大的去“砸金蛋”;而更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去做一些资金体量大,确定性高的事情。而行为模式上,往往因为财富自由后分身乏术,也会比较懒,怕麻烦,对不确定性极度厌恶,把更多的超额收益希望寄托于人脉和资源。而这种寄托本身也带来寄托对象之间的博弈,并导致 一定程度的低效率和错误决策。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机会就在于主动提升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寻找既得利益者厌恶风险和怕麻烦遗漏的机会。既然提升了风险偏好去寻找不确定性,那么我们要找自己最熟悉的方向去一定程度弥补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明显劣势是资金实力,优势是有时间,我们还年轻。那么我们就尽量挑选亏时间亏精力,但是尽量不亏钱的模式去发展,让自己脆弱的身板夭折在某种波动里,输自己输的起的。面对过程中碰到的不确定性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是我们战胜既得利益者核心需要承担的。用自己最熟悉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去排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耐心等待光明的到来。总结一下,就是胆子大和有耐心。历史上看,目前所谓的既得利益者,除了靠运气好,也是大部分依赖这两点跨越的。

也有人感兴趣我的个人选择,我可以大概描述一下我的思路。比如我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专业能力只能说在同龄人中还过得去,在浩瀚的市场中依然谈不上出类拔萃。早期我认为我的专长是研究二级市场但是又没钱,那么我选择把风偏提升在了融资方式上,尽可能的融到成本合适的资金,只要成本和周期合适,觉得理论收益能覆盖成本的都要。具体投资的时候我选择放弃博弈和勾兑,因为这些方面没有背景和资源不存在理论上的优势。优势就在于我能做到比别人更有耐心,去选择一些大概率亏时间亏精力,但是不亏钱的,时间长了挣钱确定性比较大的标的。不断的去研究排除不确定性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选择长期赢和博弈这片大家涉足未深的蓝海去回避过度竞争。慢慢等待光明的到来。过去几年来只要能让自己撑过去,效果还是不错的。

所以个人对大家的建议,也不一定要寄希望于股票市场,关键还是自己看得懂的,就像巴菲特描述的“能力圈”理论,也不要去看别人通过什么方式挣了什么看不懂的钱,那些和你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扩大能力圈固然很好,但是术业有专攻,这点要做到很漫长。熟悉的方面能够不断完善修正,已属不易。做不熟悉的事,行业和模式再好你也大概率要亏钱。如果真的要到二级市场来,尽量选择自己能明白的东西吧。     

说了那么多,与其说是教大家如何跨越中产阶级,不如说是打破了一些对跨越中产阶级的幻想,告诉大家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其实并不多,但依然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提升风偏和有足够的耐心,我们依赖承担不确定性去尝试跨越的同时,也要欣然接受失败的结果。如果想通了觉得做一个快乐的螺丝钉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幸福感来自于预期差。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有让自己后悔的选择是错的。

当然以我的年龄和阅历,绝对达不到指导大家的程度。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只能分享一下个人感悟。繁华世界,物欲横流。笑对人生,大家共勉吧。^_^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