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限酬令”再升级,单集综艺不得超80万,影响你爱豆了吗?

时间:2018年09月25日 08:51:00 浏览:

[摘要] 娱乐圈的冬天到了,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正文

2018年09月25日 08:51:00

“小崔把我的金饭碗变成了铜饭碗”、“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近来,时常听到影视行业从业者发出类似的抱怨。

在他们看来,2018年是娱乐圈的“水逆年”,甚至可能会迎来影视行业的“冬天”。被央视批评天价片酬、牵扯出税务问题、郭靖宇揭发圈内操纵收视率灰色产业链……娱乐圈疯狂发展时期形成的一些“潜规则”越来越多被摊开在阳光下,相应的舆论和政策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

近来关于限制明星片酬问题再一次升级。有媒体报道,继广电总局提出要严抓明星影视剧片酬过高问题后,有业内人士透漏接下来将严控综艺节目艺人的片酬,要求每期节目艺人总片酬不能超过80万,常驻嘉宾一季节目下来的片酬不能超过1000万。

80万不少?1000万好多?

Too young too simple…要知道,这和过去几年明星参加综艺节目的收入相比,那可是差了好几个level。

在湖南卫视热播、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形式的真人秀节目《幻乐之城》中,王菲担任节目常驻嘉宾,共12期。作为王菲的综艺首秀,市场一度传言称王菲此次出场费高达3亿元。虽然后来被《幻乐之城》官方辟谣,否认3亿片酬,但真实的估计也差不到哪里。

有媒体统计,范在《挑战者联盟》中的片酬高达6000万,黄渤在《极限挑战》中的片酬为4800万,刘烨在《爸爸去哪儿》获得的片酬为3100万。这些数字都远高于近日流传出“限酬令”中“1000万”最高限额。

早在2013年,黄晓明参加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虽说只要了友情价,但仍高达1000多万。2013年打了好几个折扣的“友情价”都高于现在要求“常驻嘉宾一季片酬最高1000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当年的1000万和现在的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网传新规属实并切实执行,明星参加综艺节目获取的收益将大大缩水。

其实,天价片酬问题由来已久,而相关部门呼吁抑制明星片酬过高也并非第一次,不过,之前呼吁限制片酬主要是指电影、电视剧的片酬。

2013年,业内对此已有过一番较大影响的争议。当时有媒体对演员片酬做过统计,不少明星电影片酬超过1000万,最高的高达6000万。

当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发布倡议抵制演员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几十位演员参加了这个倡议。

但此次倡议效果甚微,演员,尤其是流量明星,参演影视剧、综艺节目的片酬收入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016年,《如懿传》两位主演“1.5亿天价片酬”事件将这个话题再一次推到公众视野。央视还做了一期几十分钟的专题新闻,批评演员片酬过高。

据当时网络流传的一份“当红电视剧演员片酬一览”的统计图显示,不少明星片酬已经达到1亿元左右的高价。而业内人士向央视记者表示,图中个别明星的片酬属于虚报,但大部分和实际相差无几,而且好几位现在已经超过了图中统计的片酬价格。

央视还直接在节目中点名了由郭敬明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幻城》、近日热播的宫斗剧《如懿传》、刘亦菲和吴亦凡主演的电影《致青春2》等。

导演英宁表示,20多年前拍《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时,演员片酬都是四五百一集,最高的片酬也才五百多。

如今,演员的片酬多了4个零不止。

上海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指出,2016年,比房价涨得更离谱的是明星的片酬,他大致统计了一下,仅在2016一年时间内,一至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将近250%,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飙升至75%!

舆论对明星片酬的质疑声越来越多,有些明星的演技、实力和自己获取的片酬是否价值对等?明星的收入是否过高?是否需要调节控制?

反对明星高片酬的居多,赞同的也有,赞同的人认为演员片酬增长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有些明星本人就是票房和流量的保证,明星市场价值是存在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需要过多干预。

在各种争议声中,2017年9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要求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近年来,演员片酬常常占到制作总成本的40%到80%。

2018年4月,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家发布联合倡议,呼吁行业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现象。

今年6月份网上曝光合同问题,不仅引发明星税务问题大讨论,关于明星的高片酬问题也再一次被强调。

随后,中宣部联合文化旅游部、国税总局等多个部门再次发布通知,强调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

今年8月份,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和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新丽传媒等6家影视制作机构联合声明。

声明中,再次呼吁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除了之前的两个“最高限额”,联合发表声明的三家视频机构和六家视频网站还表示,有他们采购和制作的影视剧,单个演员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人民币,总片酬不得超过5000万人民币;共同抵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不过这些这些限制片酬的声明主要针对影视剧作品。

从呼吁,到建议,再到今年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连续多次声明强调,可见抑制天价片酬已经不光是圈外人“眼红”,影视行业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解决。

纵观影视明星的片酬,往往一些老牌、大碗参演的影视作品,制作成本小、片酬也不是很高。

比如2017年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聚集了张丰毅、陆毅、张凯丽、高亚麟等一众老戏骨,资历深厚,演技在线,豆瓣评分高达8.3分,收视率创下“破3”新高。这样一部口碑和收视率都取得亮眼成绩的电视剧,投资总额为1.2亿元左右,近40位演员片酬共4800万,远低于很多当红明星一个人的片酬。

有媒体报道,海清主演《女人不强天不容》,一集片酬仅46万。

而那些在资本加持和炒作下的流量小花、小鲜肉们片酬高的惊人。

伴随着电视、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一代,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一部影视作品的关注很大可能都集中在某个演员身上,明星的个人作用被方大,影视剧的制作、发行方对个别影视明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粉丝经济时代对“天价片酬”有一定的推波助澜。

而且近年来,随着投融资渠道的拓宽,大量资本进入娱乐圈,而其中很多并非影视行业。在非专业领域,他们为了降低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很少愿意投资没有名气的新人、没有人气的演员,知名大IP、流量明星越来越成为资本的“心头好”,甚至一度和“收视率”、“票房”划上等号。

事实证明,过度依赖高片酬的流量明星已经越来越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2016年,由郭敬明执导的电影《爵迹》,典型的“大IP+豪华演员阵容”组合,豆瓣评分却只有3.8分,背后投资方也以亏损草草收场。

由当红花旦刘亦菲、流量小鲜肉吴亦凡主演的、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原来你还在这里》豆瓣评分只有4.1分,各种差评、吐槽,还有媒体称在韩国上映两天只有5人观看。

一定程度上,“限酬令”的相继出台和升级,为行业清风正气的同时也给了“好演员”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全靠炒作、没有实力的流量明星逐渐“失宠”。是否会像徐峥在《我就是演员》中所说“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