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再现血浆“黑天鹅”,医药股还有“净土”吗?
时间:2019年02月11日 08:54:00 浏览:次
[摘要] 也正是因为春节的关系,医药行业又曝出了一个惊雷,这次的“踩雷”程度,笔者以为丝毫不亚于去年的疫苗事件,这就是江西疑似出现了艾滋病抗体阳性血液制品。 这一次,去年开始起不断利空打击的医药股,又将面临“开门绿”吗? 一直“旱涝保收”的血制品上市公司,会不会因此估值下行呢?
正文
2019年02月11日 08:54:00
时间过的真快,在与着亲朋好友的各种欢度中, 春节假期,就这样的离我们而去了。
整个春节,团圆是最大的话题,所以财经类的焦点,并不被多少人所关注。
也正是因为春节的关系,医药行业又曝出了一个惊雷,这次的“踩雷”程度,笔者以为丝毫不亚于去年的疫苗事件,这就是江西疑似出现了艾滋病抗体阳性血液制品。
这一次,去年开始起不断利空打击的医药股,又将面临“开门绿”吗?
一直“旱涝保收”的血制品上市公司,会不会因此估值下行呢?
血制品艾滋病抗体阳性
大年初一,就有了一份网上文件,广为流传,这就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暂停使用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批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通知》。
事件的核心:江西省卫健委疾控中心检测到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号:20180610Z)艾滋抗体阳性。
再通俗的深挖下,就是这种产生了阳性的血制品,可能含有艾滋病毒。
对此,监管部门发现之后的动作,还是很迅速的,因为这种血制品,理论上层层把关,可以溯源的,同时,已经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暂停使用该批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对产品进行封存。
而且现场调查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在经历了去年的“疫苗事件”之后,监管部分显然会充分的调查取证,所以,我们期待后续的结果出台。
另一方面,这样消息,对于企业来说,影响可就相当大了。
这次出了问题的上海新兴医药,成立于2000年,目前由中国医药控股管理,中国医药持有其51%股权,于2018年6月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中国医药对上海新兴并无任何担保。
从经营规模上来看,影响似乎不大。
中国医药的主营
中国医药的K线图
从K线图上可以看到,从去年11月开始,中国医药的股价下跌,更多的还是跟随医药板块整体的下行,拖累了估值。
但是抛开这个纯粹财务影响,这次事件造成的短期心理作用,恐怕对股价短期的走势,压力很大。
毕竟,作为控股公司,产品出现了如此的问题,还是难免遇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
“稳赚”的血制品企业
另一方面,更大的风险,来自于整个血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
关于医药板块,笔者早写过几篇分析,详细内容可见之前的文章,在医药板块不断利空的承压下,其实有一个板块,一直是比较坚挺的,这就是血制品板块。
与疫苗事件的突发以及去年影响更大的“带量采购”不同,其实血制品概念股在去年的走势,还是相当的强势的。
华兰生物的K线图
比如目前血制品概念股的龙头,华兰生物,按照春节前的收盘价,前复权的看,基本上去年一年医药板块整体的跌宕起伏,对其影响不大,还处于历史的高位附近,甚至一度逆势走强。
华兰生物的主营
为什么走势会如此的强劲呢?
我们可以打开华兰生物的主营的构成,在血制品那一栏,你可以看到,它可以获得接近60%的毛利率。
对于血制品而言,在医药股里面,它其实算是另类,又可以看成是半个“资源股”。
简单的逻辑在于,血制品的企业想做大,需要有充足的血浆站。而这些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血浆站,其实就成为了后来者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而整个血制品中,理论上是经过了层层的检验的,这样到了患者的手中的血制品,其实并不便宜。
简单的说,献血是免费的,用血是很贵的。当然,这其中因为涉及到了层层的检验,以及提纯、研发等等,有一个加价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总体上,相对于仿制药与原研药“相爱相杀”的境况不同,血制品由于其的特殊性,基本上是可以“旱涝保收”的。
天坛生物的K线图
包括前几年业绩很一般的天坛生物,由于站稳了血制品行业,看看它去年的走势,虽然没有华兰生物那么强劲,但也是稳步发展了。
上海莱士的K线图
这里面比较“败家”的,就属上海莱士了。
本来血浆业务做的好好的,结果管理层偏偏“炒股”,牛市的时候还好,不断的放大了收益,结果去年一年
预亏12.79亿元至15.30亿元,都是拜“炒股"所赐,于是管理层算是“痛定思痛”,打算重新“回归”血浆的主业了。
医药股的“净土”在哪里?
就是这样一片大好的血制品行业,结果在春节,竟然曝出了这样一个“雷”。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中,血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国家对于血制品的管控,是非常的严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所以目前经营此类的上市公司,大多有着很不错的毛利率。
结果到上海新兴医药的血制品,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不出意外的话,周一开盘,血制品行业个股,将面临巨大的抛压。
另一方面,就像笔者之前所说,从经营模式和盈利状况来说,血制品行业,本来是一片“净土”。
如今,“净土”却同样的“踩雷”。
医药股,还有“净土”吗?
或者说,医药行业,能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以上,九尾,2019年2月10日,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