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力挺 A股,“正显示触底和复苏迹象”

时间:2019年04月15日 16:34:32 浏览:

[摘要] 实际上,这并不是央行高官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为A股“呐喊助威”。

正文

2019年04月15日 16:34:32

4月14日,据新华社消息,央行副行长陈雨露13日在美国华盛顿出席第39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时指出,中国股市正显示出触底和复苏迹象。随着国际机构投资者进行多元化证券投资,以及中国进一步开放债市和股市,去年外国证券投资流入达到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鉴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国际指数,外国证券投资流入的潜力正在上升。

实际上,这并不是央行高官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为A股“呐喊助威”。去年恰逢A股动荡之际,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党委书记郭树清等高官多次出面就股市发表言论,稳定市场信心。

相比于去年央行高官的表态,此次陈雨露为A股发声有两大不同:

一是发声的场合不同。这次是在国际会议上,面向来自各国央行、国际组织的代表讲述A股“故事”。此前央行高官多是通过国内媒体采访的形式,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传递稳预期信号。

二是发声的背景不同。一方面,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强,再加上本周五公布的大超预期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市场普遍预期经济拐点已到,企稳回暖信号确立,这显然利好股市。另一方面,本周A股进入调整期,自本周一上冲3288点后,A股市场其后持续回调,大趋势上呈震荡下跌走势,北上资金则是从上周五开始净流出,4月至今净流出资金规模近85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当前市场预期普遍向好,但本周大盘进入调整期,北上资金出现小规模短期净流出趋势,在预期与市场走势呈现拉锯之际,央行高官再度发声力挺。

01

谈中国经济:经济增长更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陈雨露13日出席的IMFC会议,央行官网和新华社虽均发布相关消息,但内容有所不同。在央行官网的新闻通稿中,并未提及陈雨露就中国股市所发表的言论。

结合央行官网和新华社的消息看,陈雨露在会上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中国经济和股市等话题发表看法。其中,对于中国经济,陈雨露主要谈了三方面,涉及中国经济总体情况、货币政策取向、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具体来说:

第一,中国经济总体稳定,并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继续取得进展。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强调质量,同时变得更加平衡。

第二,今年中国将继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强政策协调。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中国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中国政府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对内外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

02

此前还有哪些央行高官为A股发声

值得一提的是,陈雨露并不是第一位为中国股市发声的央行高官。

2018年以来,包括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等均多次公开力挺A股。

2018年6月19日,恰逢当天上证综指大跌近3.8%,易纲于当晚出面解释A股波动。他表示:

当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

2018年10月19日也是个特殊的日子,当天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一行两会”一把手均就股市发表言论。易纲表示:

近期股市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影响。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风险防控取得进展,宏观杠杆率已经企稳,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动力增强。总体看,当前股市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我国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形成反差。

郭树清则表示: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2019年3月1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两会”期间央行记者会上表示:

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境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现在仍然处在开放的早期,开放程度仍然不高。我国股票市场上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大概是2.7%,过去两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大概是2.3%。所以,这一块占比是不高。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纳入主要国际指数,未来几年,这一块还会增长很快。

03

重磅数据公布,机构直言:股牛、房牛可期!

周五(4月12日)盘后,央行发布了一份重磅的超预期数据:中国2019年3月社融增量反弹至2.86万亿元,较2月份(7030亿)翻了约400%,M2增速创更是创出13个月新高。

此外,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高于预期,较前值大幅回升。

社融存量方面,3月末规模达到20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企业债券余额为20.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0.4%;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06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认为,2019年3月的金融数据,好到让人目瞪口呆。考虑到社融存量增速对经济增速有极为准确的领先作用,2019年的经济企稳回升已经是必然。

回顾上一份超预期的社融数据是在2019年1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该数据亦在周五(2月15日)盘后公布数据,2月18日(下周一)沪指大幅高开近1%,此后一路高举高打,单日暴涨2.68%。

受这份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刺激,A股于2月份加速上涨,沪指单月涨幅近14%,深证成指更是暴涨逾20%。

对于3月份的超预期社融数据,国君宏观花长春团队直言,全面看好风险资产,最糟糕时刻已过,对市场而言,股牛、房牛可期。并给出了具体解释:

1、2019年3月,信贷除了总量改善,结构也优化,中长期、短期贷款同比增量创新高;

3、分部门看,本月居民、企业部门贷款增量均创新高。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同比的新增达3175亿元,创2016年8月以来新高,企业部门同比的新增高达5000亿元。

4、信贷的改善,与贷款需求的改善和融资条件的改善相对应。央行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融资需求回暖明显,2019年一季度,企业贷款需求指数,较2018年四季度大幅提升7个点至70.4%,大中小各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均提升。

5、长江商学院企业经营调查数据BCI指数显示,企业融资环境在2018年9月以来持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指数2019年3月已回升至52.9%,较2018年年底大幅回升近20个点,创13年以来新高。

6、再次重申,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宽信用奏效比预期还要快。不过,我们认为降息的概率在下降,对于降准次数的预期,我们从3-4次下调至1-2次。

对市场而言,我们认为股牛、房牛可期!

观点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请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