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世界第九的公司,它还有56%的空间?试读

时间:2019年07月09日 00:38:57 浏览: 已有  人购买

[摘要] 细分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实现60%的收益,同样是细分行业龙头,这只股票现价XX,按照相对估值法,P=PE*EPS=XX,他还有56%的空间。

正文

2019年07月09日 00:38:57

看点一、它被一些国际知名机构青睐有加,比如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其中,高盛于6月18日增持了35.62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5.05%。JP摩根于6月10日增持60多万股,持股比例达到9.01%。

看点二、根据最新披露的2019年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速近30%;净利润同比增速超%;经营活动现金流1.90亿元,毛利率38.14%,净利率14.93%。营业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远高于行业中位数。

看点三、它是我国XX领域的绝对龙头企业,根据最新数据,其已位列全球XX公司第九名。这是中国公司在该领域的最高名次,以2017年数据来看,全球大约有1100家XX公司。

看点四、“A+H股”上市的 独角兽。

本文将从其收入和估值的核心驱动因素 入手,分析其56%空间为什么可以实现。

2016年到2018年,其营收复合增速为25.38%,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2.28%。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为29.31%,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2.97%。

从收入结构上看,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两大业务:CRO、CDMO/CMO业务。

 

1)CRO业务——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服务,是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业务包括:药物发现、研究、开发等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发、数据管理、新药注册申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支持,以获取报酬。

2)CDMO/CMO业务——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生产业务组织,主要是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业务;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即在CMO的基础上,增加相关产品的定制化研发业务。

 从收入、毛利结构来看,其目前主要以CRO业务为主,2018年,其CRO业务占收入比重为71.93%,CMO/CDMO业务占收入比重为28.07%,其CRO业务占毛利比重为70.43%,CMO/CDMO业务占毛利比重为29.57%。

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支撑这门生意增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收入驱动力,到底有哪些?

主业为CRO服务和CMO/CDMO服务,简单点说,这个行业的诞生是医药制造的产业分工必然趋势所致。其解决的是降低成本与风险分担、降低研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及生产周期的需求。

而新药研发的需求,是任何制药企业的核心护城河,以及维持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手段,因此,这门生意的核心驱动力,是来自制药企业的医药研发投入。

从全球看,近十年研发投入增速波动较大,但是整体维持在3%上下,这个增速并不高,但是,CRO的渗透率却大幅提升,十年增长了100%(从15%上升到了30%),说明越来越多的药企选择将研发生产项目进行外包。

那么,究竟每年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多少,CRO/CMO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以及市场竞争格局,都会影响到公司未来业绩的兑现。

为了衡量这些因素的影响,接下来,首先要对其收入进行拆分。 

首先,根据其业务的不同阶段及类型,我们可以将业务重构为CRO业务和CMO/CDMO业务(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业务)。其中,CRO业务可以拆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USA区实验室服务、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具体如下:

  

按照这种收入拆分方法来看,其收入和毛利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占比为53%,毛利占比为58%;

由于各业务难以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拆细为量和价两大因素,所以,药明康德收入拆分,主要遵循市场空间法来做预估。

收入公式:细分业务收入=中国整体市场规模*细分市场占比*药明康德市占率

我们分别来看:

一、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发现和药物分析测试服务,集中于临床前CRO。

其业务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是其规模最大的业务板块,研发人数超过了一万人。2018年,该板块贡献了51.13亿元的收入,最近三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速达到25.04%。

从历史增速来看,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虽然仍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增速逐年放缓,这主要是由于中国CRO市场在经历了之前的高速增长(2014年到2015年政策驱动)后,增速换挡,导致整体增速稍有下滑。目前维持在25%左右。

那么,究竟其未来前景如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市场规模——从全球CRO市场来看,其市场规模约为450亿美元,增长率在10%左右,渗透率在为29%左右。

而从中国市场上看,2017年我国CRO市场规模为559亿元,增速在20%以上,明显高于全球水平。我国CRO行业增速较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

1)由于我国CRO发展较国外晚,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2)由于我国拥有人口红利,使我国国内的CRO试验成本,通常只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0%-60%;

3)2016年开始,我国要求对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根据测算,一致性评价一共将为CRO行业带来510亿元的收入,其中临床前CRO150亿元,临床CRO360亿元。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CRO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这种状态至少能维持两到三年。

2)CRO临床前市占率——和临床市场更看重市场规模不同,临床前市场更看重人力成本。因此,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临床CRO企业具有更低的成本竞争力优势。因此,我国CRO市场中,临床前CRO占比较高,达到了43%,高于全球临床前占比(31%)。

综上,我们预计CRO临床前市占率会继续提升到45%。

3)药明康德市占率——2017年,药明康德在我国CRO市场的市占率为16%。根据其临床前业务收入测算,其临床前市场的市占率在17%左右。(高于国外CRO第一的龙头昆泰市占率14%)

 

随着国内市场走向成熟,龙头企业的马太效应初显。目前,全球CRO市场份额前十均为欧美企业,基本占据了一半的市场。这是由于国际医药外包巨头,不断地通过兼并收购来完善自身业务,提高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寡头竞争市场的初步形成,但这也是医药外包行业步入成熟期的标志。

和欧美市场格局相比,目前,国内的医药外包行业的集中度要低的多。根据医药魔方统计,国内营收在500万元以下的CRO企业数量占比65%,其中大部分小企业同质化非常严重,竞争很激烈。国内前10大CRO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0%。

如今在这个领域,国内市场VS国外市场,基本就是一个“套利”的逻辑,如果没有意外,行业的渗透率、集中度、龙头市占率都会逐步向海外水平靠拢。(内生增长驱动:行业发展,集中度提升)

此外,与国外成熟CRO企业相似,国内的CRO企业也必须通过并购,来壮大自身的能力——比如,2018年,药明康德在中国香港上市,其募集资金的26.5%(大约17.71亿元)是用来并购其它CRO或CMO企业,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并购也将成为药明康德扩大体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巨头的必经之路。(外延增长驱动:并购预期)

综上,我们可以进行合理假设——预计随着规模效应、一体化协同效应的优势及未来的并购预期,药明康德在该领域国内市占率会继续提高到20%左右的水平。

好,分析完中国区实验室的收入预测,那北美实验室的业务和中国区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增长逻辑又主要看什么?

USA实验室服务,怎么预测?

来看USA实验室服务——这块业务主要包括:基因细胞疗法、医疗器械检测。主要为北美客户提供研发服务。2018年收入为12.04亿元,近三年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48%。

 通过2019年更换了管理层,以及欧盟委员会在2019年出台了新的法规(要求医疗器械重新注册),将会有一大批的医疗检测需求,预期未来五年内,医疗检测板块的收入将会有较大增长。

2)基因细胞疗法——2018年上半年,基因细胞疗法两个客户在临床二期试验失败,导致上半年基因细胞疗法业务的增长只有7.5%,但是下半年增速迅速回升到了28%左右。

随着近年生物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iPS、CRISPR、CAR-T等),细胞和基因治疗临床前试验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每年新增试验同比增长接近30%。根据METI的预测,2020年细胞和基因治疗销售额有望达100亿美元。

综上,伴随欧洲器械的再注册启动以及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快速增长,该板块在2019年收入增长有望提速。

CMO/CDMO(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业务),增速会如何?

从历史增速来看,CMO/CDMO业务的增速基本维持在25%左右,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CMO/CDMO业务的收入预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市场规模——受益于医药市场扩增、药物结构复杂化、专利悬崖,孤儿药的蓬勃兴起等多重驱动因素,全球CMO行业快速发展。预期2021年,CMO市场规模将由2017年的628亿美元扩增至102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3.03%。

而受益于服务成本低(仅为欧美市场的25%-30%),CMO市场逐渐向我国转移。加之,逐渐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cGMP原料药供应体系,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加速等政策利好释放,预期2021年,我国CMO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26亿元,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市占率——随着竞争加剧及需求多样化,CMO企业向上游CRO领域延伸,和向高技术附加的CDMO领域优化,形成产业链一体化,成为CMO行业的发展方向。

注意:与CRO市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不同,CMO市场则是越来越分散化。这是由于新药研发产业链较长,外包环节较多,因此,海内外成熟的CMO企业一般受到行业经验、技术水平和监管制约,往往聚焦于部分外包环节和核心业务领域。

而药明康德控股的合全药业,则专注于小分子领域,目前已经在国内市场夺得先机,2017年市占率大致在6.72%,建立了一定的技术护城河,确保长期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到2018年,药明康德CMO/CDMO业务营收由16.37亿元增长到26.99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8.40%。

综上所述:收入占比71.93%的CRO业务和收入占比28.07%的CMO/CDMO业务 均能在两到三年内维持高增长状态。那么,P=PE*EPS=46.83*2.14=100元,目前股价64元,(100-64)/64=56%。实现的概率较大。

 

一只股票持有两到三年,能达到56%的收益,这个操作是可行的。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尊敬的用户,您购买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