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策略(111) 姑且假装有“长牛”

时间:2019年11月22日 16:06:34 浏览:

[摘要] 观察指数的结构,上证指数是在b-c中,这个结论我们反复说过多次。在某级b的市场,无论个股还是指数,都很难做,找不准位置是一方面,最差的情况是,找不到可以做大概率交易的那条线或面,只有散乱的点,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可操作的区间,必须是点、线、面的和谐,次之则是面和线的交织,仅有某些特殊的点,至多保持一种零散的热度,勉强交易,也是困难重重。

正文

2019年11月22日 16:06:34

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  姑且假装有“长牛”

1、姑且相信“开放牛”

改开40年,我们享受了开放的红利,这当然很好,但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国内经济跃居全球第二,要归功于开放,归功于WTO。这种看法,就是典型的结果导向,经不住深究。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等等,都在开放,都是WTO成员,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可见,不能说一开就灵、开放就好,这不符合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现在,主流媒体都在大谈特谈“开放红利”,认为只要完全开放了、放开了,股市、金融市场、产业,甚至整体经济,都会更好,更上一层楼,这样讲,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的一面在于,开放之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等物质要素,是全球性的互通互联,我们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实现根本性的赶超。另外的一面在于,是不是完全开放?完全不设防?从我们的实践看,我们是循序渐进的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WTO谈了那么多年,谈的当然都是条件、步骤,并不是“休克式”的一步到位,尤其是金融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这种有条件、有步骤的开放,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金融市场这一块,现在要完全开放,完全不设防,就一定是有利的?恐怕也不能那么讲。

然而,既然开放了,大家都讲“开放红利”,我们不妨也从交易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从海外对比的角度,认为“开放红利”会带来内地股市第一次“长牛”,他们对比韩国、日本的经验,认为韩国在90年代,由于金融开放,加入了MSCI,它的股市在1992年8月到1994年11月,有了100%以上涨幅。同样的原因,日本在1975年到1982年也出现慢牛行情,日经指数涨了100%多。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也是这样。总结起来,金融开放,确实是日韩台大牛市的主导因素,外资进来了,源头活水多了,股市自然涨起来,然后给人造成一种“长牛”的假象。但,这不过是故事的上半场。

那么,下半场是什么呢?

韩国股市98年之后被迅速腰斩,华尔街一波“神操作”,韩国的核心资产三星、现代等等,都成了美国的核心资产。日本股市89年之后,也被迅速腰斩,一直到20年后才慢慢见到起色。台湾更惨,跌去了80%,台湾的电子行业等核心资产,差不多也都被华尔街揽入怀中。其他的,如俄罗斯、南非、巴西等等,他们的核心资产差不多流失殆尽,印度好一些,因为印度开放的不够完全、不够彻底,总算保住了底裤,没有彻底被剥掉。设若金融开放真的那么美好,你试着把花旗银行、波音飞机买下来,看能不能买的成。

从日韩台“金融开放”的经验来看,这里面既有“故事”,也有“事故”,既能看到“开放牛”的开局,又能看到泡沫破裂后的惨象,并不那么雅致从容,是血淋淋的资本收割和剥夺。所以,金融开放,股市,债市、衍生品、银行以及非银金融等,是不是完全放开?是不是完全不设防?不能那么天真吧。

现在,内地金融市场,包括取消外资金融机构股比限制、QFII额度全面放开、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加入MSCI、巴克莱指数,等等,正以“高铁式”的中国速度“全面开放”,所以,他们认为国内股市也将迎来“最长的一波长牛”,是谓“开放牛”。

这种看法是不负责任的,不能只谈前半场,不能不说下半场。不能只说“故事”,不说“事故”。

尽管如此,所谓的金融开放,短期内必定要有一定量级的外资进来,钱多好办事,所以,从交易的角度,不妨姑且,假装相信“开放红利”会带来内地股市的“长牛”,也就是他们口中念念不忘的、高声喧嚷的“开放牛”。

从既往的博弈来看,从资金主体来讲,公私募、社保、保险等机构是博弈的主体,原本内地资本掌握着资产的定价权,那么,现在外资的加入,作为一个新的博弈主体,它凭借雄厚的资金,占据博弈的优势地位,假以时日,它是一定要谋取资产定价权、主导权的,从日韩台湾的经验来看,金融开放后,外资的偏好,或者外资收割的标的资产,一定是那些在国际产业体系中具备比较优势的核心资产,这是无需置疑的。

比如台湾的经验,七成的外资,集聚于20%的标的,电子、半导体等核心资产就是它的收割标的,其中,台积电的外资持股占比接近80%。韩国的经验,金融开放后,前30大公司里面,几乎全部都被外资收入囊中,包括三星电子,大约90%的股权被外资拿走。日本的好东西更多,资本品、制药、汽车、消费、生物产业等等,龙头公司基本上被外资掌控、把持。印度的汽车、金融、软件,巴西、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基本上都是外资把持。

内地的好东西更多,是世界级大国中唯一尚待被收割的“肥羊”,现在终于完全“放开”了,最终鹿死谁手,虽还是未知数,但唯一确定性的东西是,要收割的,必然是优势产业与核心资产,这两个领域,势必有一番激烈的争夺。

外资的收割,必然要求配置相应的“收割工具”,衍生品就是这样的一个收割利器。现在的问题,不是“收割”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相应的市场和工具来配套的问题,典型的就是股指期权。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国内正在紧锣密鼓的做衍生品市场的配套,股指期货是成品,眼下期权是重点,交易所正在抓紧做期权的扩容,所以,衍生品市场会有大发展,这样以来,外资的“收割”工具算是齐活了。还有一个资本管制的问题,唯一的障碍是“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啥意思?通俗的说,外国资本可以自由的兑换成人民币,炒股、投资。目前的外汇管制政策,外资无法直接投资A股,所以才搞了个QFII,算是在篱笆上打出了一个洞洞,下一步,这个资本项目下的管制政策,这道“篱笆”,也必定被推到,真正是彻底的不设防。

所以,“金融开放”的一个直接后果,必定是核心资产的大腾挪,若干年后,你的优势产业,就都成了华尔街的核心资产,比如现在的双汇,它是高盛的双汇,哪里就是中国的双汇了?

2、假装有个“改革牛”

很多人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真正的“慢牛”、“长牛”,是一个股权投融资的“黄金时代”。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美国上世纪80年代搞了个“供给侧”,我们这里也有一个供给侧,美国供给侧的结果是40年“长牛”,虽则中间有涨落,但大趋势是长牛。我们这里也搞了供给侧,且产业结构的背景与美国80年代颇为类似,都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都是由制造业向科技、消费的升级,我们这里搞得好,也应当是“长牛”。

这样简单的类比,有点似是而非,颠倒了本末。美国的长牛,建筑在科技、军工、金融与文化霸权上,他们的企业如高盛、苹果、波音、可口可乐等,是全球性企业,有全球性的市场,有了这样的“霸权”条件,才有它的40年“长牛”。所以,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不能搞混了,美国的科技、军工、金融和文化是本,他们拥有的一大批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是本,所谓的牛市,是末,是枝叶,不是根本。

设若我们要有这样的长牛,首先你的企业要搞好,要搞成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才有长牛的物质基础。应该看到,我们只有一小部分企业是全球性企业,是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比如华为、抖音,更多的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比如茅台、格力、万科、恒瑞等等,有本事把你的房子盖到境外去,把你的美酒、药片卖到境外去,它们完全做不到嘛。

所以,不是因为美国搞了个供给侧,你搞了个“供给侧”,你就必然是长牛,不能这样的简单类比。当然了,搞供给侧我们都是赞成的,尤其是金融的供给侧。

过去搞金融自由化,法无禁止即可为,结果搞成了“脱虚向实”,搞成了金融空转,所以,矫枉过正,必须要搞金融的供给侧,尤其是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股权融资来配合,2018年股权融资占比社融存量只有3%,是偏低的状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没有不同意见,都是赞成的。在证监会系统,提出了改革的12条,明确了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供给端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投资端来要长线资金入市,要壮大机构投资者,要去散户化,这些措施的落地,只能说股市有了健康的基础,有了活力,但要说什么改革牛,还是言之过早。无论什么牛,上市公司都是基础,有长牛的上市公司才有长牛的股市,不能颠倒了。

还有人把19年的改革,与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相提并论,不能这样简单类比,风牛马不相及。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规则、标准、共识,都变了,整个市场是推倒重来,19年的改革,无非就是修修补补,从市场的整体性去考虑,根本谈不上改革,甚至算不上是改良,能够把多年来形成共识的东西落实、落地,就很不错了,那里就是改革?12条里面,那一条算得上革命性的?颠覆性的?从牛熊时空规律看,总归是要有一轮新牛市,我们也还是赞成的,但不能胡乱给牛市找根据、乱对比,逻辑上说不通。

要说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市场的意义,大约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对A股的信心得到提振,二个是更多的资产有望向股市超配,第三个是打破刚兑,无风险利率下行后,权益资产有了一定的吸引力。更多的东西,恐怕也谈不上,眼前的东西能落实、落地,就很好了,不能奢望过多。

3、本周的市场状态与结构

当下的市场很脆弱。

一方面,诸如康泰生物、我武生物等社保、基金重仓股,都在高位悬着,市盈率大都被顶到了80、90倍,这种高度博弈的品种,我们过去说它是“崩塌”的状态,道理很简单,随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设若这种抱团的共识被打破,机构间的相互踩踏,杀伤力更大,对市场人气、情绪的打击更厉害。

另一方面,增量资金不足,是存量博弈的状态。我们说过,现在的市场规模,只有5000亿以上的交易量,才能勉强维持基本的活跃状态,何况现今的市场,每天不过4000亿上下的交易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如此,我们看再融资、新股发行、股东解禁等,这个抽血太狠了。增量资金不足,存量资金又被狠狠抽血,难以为继,是一定的。

观察指数的结构,上证指数是在b-c中,这个结论我们反复说过多次。在某级b的市场,无论个股还是指数,都很难做,找不准位置是一方面,最差的情况是,找不到可以做大概率交易的那条线或面,只有散乱的点,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可操作的区间,必须是点、线、面的和谐,次之则是面和线的交织,仅有某些特殊的点,至多保持一种零散的热度,勉强交易,也是困难重重。

所以,从结构而论,眼下的市场就不在可交易区间内。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沪深300指数,都在某级b中,细微结构有差别,大结构没什么本质的不同。所以,这种结构状态,就决定着交易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了,也可以去奔着那些点去交易,比如区块链、无线耳机、云游戏之类,但这种单点的交易,交易难度太大了,它对交易水平的要求太高了。

在开年的月份,我们写过文章,说新牛市史无前例,但即使牛市史无前例,它也有自己的节奏和运行规律,甚至不排除深刻的调整,没有一竿子捅到顶的牛市,总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就是说,后天的太阳很美好,但你得挺过去眼下的暗黑,不至于太受伤不是。

所以,且行且珍惜。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