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版QE确认!新能源车再赢大笔补贴,政策密集大招你准备好

时间:2020年04月01日 00:52:26 浏览:

[摘要] 大放水来了

正文

2020年04月01日 00:52:26

今晚又有重磅消息。

可能是昨天的500亿逆回购太低调。

今天翻了20倍的刺激。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会议还指出,要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

这就是实质性的利好,也是中国版的QE。

当然,这个钱的方向性是很明确,扶持中小微企业。

这也是应该的。这比政府发优惠券要好的多。

明天看各路城商行的表演了。

看标题已经点名了,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就是给城商行的。

另外一个消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可能不太好理解,直接用案例告诉大家。按照常规退坡预判

以定价为30万的特斯拉Model 3为例,购置税减免为3万,2019年补贴是2.5万,初步假设2020、2021、2022年补贴分别为2、1.5万、1万,那么2021年新政后的购买可以降低4.5万,降价15%,非常可观。

这个对产业链自然是利好。但没有到集体涨停的程度。

比起补贴来,之前商务部发文后又澄清的车牌,才是更好的政策。

但可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条件去推广。

不过机构是很重视的。

晚上有三家机构连夜发布了策略会,邀请了部分行业专家。

我也听了其中的两个。中金所比较专业,明天应该有全文纪要放出,大家可以查询。

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

政策出发点?

很简单,就是稳消费。外需不确定的情况下,内需大宗消费有且仅有汽车。

地产是否放松,目前还需要看汽车的成绩之后。

政治局会议做了很明确的确保小康定调保5,可见之前如下的文章分析。

划重点!政治局定调经济恢复主线!

新能源产业政策工具有几个?

第一个,就是税收政策,这就是今天发布的。但这个对市场刺激力度很小

第二个,消费补贴,这个看地方政府的财力。对于把新能源车定义为产业链的城市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佛山,广州,长沙。

第三个,限购限行。

这个是今天电话会最重要的讨论点。

北京的燃油车中标率小于千分之一,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小于百分一

所以放开限购提供大量新能源车牌,这是最重要的刺激产业的政策。

也是因为最重要,商务部发文非常谨慎,北京放松的消息早晚会出,但可能不是当下。

部分观点认为,可能限购的政策,会配合特斯拉工厂的产能进行匹配。

当然,这个只是猜测。

后续大家看政策风向的时候,可以观察特斯拉工厂放量出货后,1-2个月内各地限购城市会不会放开指标。

换位思考,中国为特斯拉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好产业也要配合好政策。

所以各路会议听下来,感觉就是一盘国家安排好的大棋局。

步步为营,待特斯拉工厂冲锋号一出,政策跟上!

待特斯拉中国版车型横扫新能源车市场,鲶鱼效应逼国产车企变革或抱团适应市场,这就是高层安排好的大戏,一起见证!

海外疫情,车企能否顺利生产?

这个直接引用公开数据

根据中汽协统计:

截至3月11日,23家整车企业集团复工率90.1%,员工返岗率77%,整体复产率40%;

截至3月9日,13 家主要零部件企业集团中,6 家全部复工,5 家复工率超过80%。

截至3月27日,全国145 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的8623 家4S 店中,门店复工率95.4%,客流恢复率63.5%,综合复工效率69.5%。

数据完全没问题,上下游产业链全恢复了

零部件方面,东南亚半导体材料可能存在短期供应问题。

欧美的部件5-6月如果仍未恢复生产就存在供应问题。

从行业内部看,目前最不需要担心的是重卡。自主化程度很高不依赖外部。

从新能源车的供应商看,如锂电方面宁德时代,出口业务仅10%左右,基本完全供应内需。

而比亚迪刚刚发布的刀片电池,也可作为一个新品发布,刺激销量。

机构预测今年增长:

不同的会议对新能源车的预判不同,有10%, 25%等预测。

重点在于后续的政策力度。

总结来说,与会专家和首席都比较乐观。

有政策刺激新能源车,是预期内,但何时出大招,只能边走边看。

现在正在新能源车产业链股价的低迷期。

是否值得大家持仓,就留给大家思索。

利益相关:本人持有部分特斯拉产业链个股,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是仓位决定脑袋。

本文观点,务必仅仅作为参考,不要作为买入依据。

最后,下午发的一些评论,对市场的节奏做了梳理。

没看到的还可以看一下。

消费股的分支,长期消费是抱团方向。比如榨菜酱油醋。

能做多久?其实1季度报窗口,就是一个阶段点。

所以如果你看着眼馋想进的时候,注意看一下1季度报披露的时间。

越接近这个时间,消费股进去的风险就越大。

对于消费股来说,很多是1季度逆向增长的,这也是机构进去抱团的原因之一。

但出了报告,利好兑现,也会提前撤退。

对于已经超跌的大部分制造业来说,1季度缩水几成定数。这也是机构逐步退出。

到接近1季度报的时候,又会偷偷的买回来。

此消彼长,你要看明白机构调仓的思路。

在业绩好的板块,抱团蹲到出业绩兑现。然后切换去业绩差的板块,等业绩利空兑现反弹。

看似很简单的逻辑,但你不去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反复猜错节奏。

看不明白可以在评论问!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