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观止1.6、原文线段图例

时间:2020年06月10日 11:20:47 浏览:

[摘要] 原文中涉及一些特殊的图例,虽然不多,但这些具体的图形分析,将对“以定义为分析原则”的思路更加清晰一点。这些图形中不乏有古怪而复杂的例子,基本上概括了常见的特殊线段,现实走势中遇到的概率其实比较小,但即使遇到也属于这些特殊图例的变种。所以标准线段一般用肉眼观察就可以得到分解,而特殊线段如果一时理解的不够,那不妨直接记忆了,碰到实际图形再套上去就好。

正文

2020年06月10日 11:20:47

原文中涉及一些特殊的图例,虽然不多,但这些具体的图形分析,将对“以定义为分析原则”的思路更加清晰一点。这些图形中不乏有古怪而复杂的例子,基本上概括了常见的特殊线段,现实走势中遇到的概率其实比较小,但即使遇到也属于这些特殊图例的变种。所以标准线段一般用肉眼观察就可以得到分解,而特殊线段如果一时理解的不够,那不妨直接记忆了,碰到实际图形再套上去就好。

很多人有用手画的线段来描述走势结构的习惯,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笔和线段才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分析,因为笔和线段本来就是被当做没有内部结构的走势段,不需要考察次级别走势。但对于走势类型来说,任何一个单一的走势结构,其实都应该去考察高低级别的走势阶段,否则即使分析出来也是不全面和不严格的,某种意义上还会对实际操作起到负面的作用。

图1-28:线段基本图例

图1-28中,每一段小的线段,都是一笔,这种图就可以用来讨论线段的问题。图中共12个线段,以行、列坐标来定位的话,左上角三笔线段就是11,这是线段的基本结构。12也是基本结构;13其中有一笔造成笔破坏,但并未能向下延伸出新的线段而继续向上,所以也是一个线段;14的第二第三特征序列处理包含后是一个线段;21、22、23、24都存在特征序列的包含,包含处理后都是一段,其中23线段有包含和笔破坏两种情况;31和11、12结构没有实质区别,都是同一种基本形态;32也是一个线段,第一、第二特征序列前面只有一笔,如果前面是一个线段那就要考察属于哪种破坏了;33的第二特征序列高点下来按向下线段取特征序列,而且必须要考虑包含关系,包含处理后并不存在底分型,所以是一个线段;34和31、11、12都是同一种类型。

图1-29

图1-29中,左一5大于7的情况,是两个线段;5等于7的情况和5小于7的情况就必须处理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了,处理完包含后不存在特征序列的底分型。所以左一是三段,后两个都是一段,这个问题在前文中有过分析。

图1-30

图1-30,首先有个前提条件就是12前面是个上升线段,并且该上升线段在1处已经结束,否则如果前面还有01笔,该01笔的低点低于左图的4和右图的2,那分析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该图两种情况都是从1划分向下线段问题。

左图,34线段突破12线段的低点,中间只有23这一笔连接,那么34就是12下降线段的延续,所以左图是一个线段,即14。该图中,14线段的最高点并不是该线段的起始点,而是中间的一笔,这种情况对线段区间的取值是34,而不是14。

右图从2开始分析特征序列就可以知道后面延伸出一个特征序列底分型(从1开始按下降线段取特征序列,并且23和前面一个特征序列不能处理包含,不过23和后面的特征序列必须处理包含,详见前文论述)。所以右图是两个线段,线段的分界点在2位置。

图1-31

图1-31中,80-81是线段,81-A1是一笔,A1-A2是线段,A2-82也是线段,这里说的线段并不是确定的,而是符合三笔以上这基本定义的,此外81低于A2。

81后一笔破坏前线段,但并没有随之向上延伸线段出来,然后A1-A2线段未能创新低,所以不会是80-81的延续,但到A2为止也并没有破坏80-81线段,因为没有符合特征序列底分型的要求,81-A1和前一个特征序列不处理包含,但和A1-A2中的特征序列要处理包含,处理完成后没有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但A2-82是一个线段,从80开始考察特征序列到82,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出现,低点是81,而82-83也是一个线段并且以第一类方式破坏了A2-82,所以81-82是一个独立的向上线段。但如果A2-82不是线段,而仅仅是一笔,后面又以82-83线段形式继续新低,那么80-83就是一个线段。对于A2低于81的情况,那就更简单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80-A2是一个线段,然后A2-82线段、82-83线段。

图1-32

图1-32直接复制于原文,图中有横的虚线可以用来比较高低点,这幅图是无数人的噩梦,其实很简单。这种图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0位置,是前面上升线段的结束点,否则就无法讨论了。

首先左右两幅图的0-3都是三笔成一段的基本结构,34都是笔破坏,那么假设3处是线段分界点,从0处开始按向下线段取特征序列。12和34不能处理包含,但34和56是必须处理包含的,处理后的区间为36,这时12、36、78特征序列成底分型结构,所以3肯定是分界点,两幅图都至少两个线段。但在取特征序列的时候,右图的7-8和9-10特征序列存在包含关系,但7-8和36并没有包含关系,所以处理包含关系一直到9-10这一笔,9-10作为3之后的上升线段的一部分处理,而左图并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左图是三个线段,右图是两个线段,其中右图的第二个线段是3-10,10后面图中只有一笔,还存在各种变数。

经过上面一些图例的分析,相信对线段问题应该都可以不成问题,但实际看盘当下分解的时候,可能细细的去分析特征序列、处理包含、找顶底分型就不现实了,所以这方面的内容需要多练习才行,直至任何分好笔的K线图都可以极快的用眼睛看就把线段分了。

线段划分出来之后,就可以用线段来搭建最小级别中枢了,真正的缠论才刚刚开始。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