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又爆了!是因为IPO减速了?

时间:2020年10月29日 10:05:00 浏览:

[摘要] 在积极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激增,给存量市场带来流动性忧虑,如今传监管层放慢IPO过会速度,是否意味着存量股的春天来了?

正文

2020年10月29日 10:05:00

10月28日,虽然三大股下探回升,但个股跌多涨少。从板块上看,注册制次新股表现活跃,山科智能以20%领涨,38只个股中,近八成上涨,其中有8只涨超5%,直接拉动创业板指上涨0.74%。

消息面上,昨天下午有市场传言称IPO审核正在放缓,使得次新股连续两日走出逆势上涨的行情。截止发稿,尚未有相关方面作出公开回应。

如今距离6月22日创业板注册制发行已过去4个月,年中IPO发行速度一度达到每周15家左右的高峰。然而以8月上旬为界,IPO发行节奏似乎确实有所放慢。IPO降速为什么是利好?又为什么利好次新股?更重要的是,频繁被炒作的次新股,这次行情能持续多久?

IPO放缓了吗?

昨日有市场传言称,近日监管部门与部分中资券商沟通,要求放缓创业板新股IPO递交申请速度。目前深交所已经超负荷工作,监管希望企业在2020年年报材料准备完整后再一并递交申请,也就是说,该降速预期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后又有消息称,“IPO降速”涉及范围可能不止创业板,或将扩大至A股其他板块。

据多位投行人士透露,听说过“降速”,但具体细节不确定,目前企业方面仍在积极筹备上市材料,已进入申请流程的IPO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关于IPO审批是否存在主动“降速”的情况,记者向多方求证,未能确定信息来源及真实性。但记者根据深交所公布的审核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确实存在“减速”的现象。

深交所公告显示,创业板注册制受理企业数量,在开放审核后连续六周保持两位数以上,前六周平均每周受理60家企业,最多的第二周共受理了111家企业,速度惊人。而以第七周(8月10日至8月16日)为分水岭,受理企业数开始出现个位数,此后8周平均每周受理7家企业,速度明显放缓。

关于IPO放缓的原因,市场猜测众说纷纭。

有投行人士表示,听说今年创业板注册制过会有一个控制的范围,前期过的太快太多,已经接近数额的上限,所以下半年速度有所放慢。另一方面,虽然今年大家都对市场资金增量有直观感受,但上市公司数量猛增,仍会给流动性带来压力,监管层控制审核节奏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减速”可能是前期IPO速度过快的相对概念。由于机制体系等原因,既有人员配备跟不上企业申请的热情,监管层已经连续几个月超负荷运转,调整节奏也在情理之中,无须过度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在“减速”的八周以来,仅有第十一周(9月28日至10月4日)受理了21家企业,与此前第五周受理20家企业的节奏近似,其余周均不超过13家,远远低于先前水平。而这周恰恰正值国庆假期,许多企业及个人提早休了年假准备旅游,工作节奏相对放缓。而深交所在国庆假期也在逆势加班,抓紧推进审核工作,确实精神可嘉。

“IPO减速”有什么好?

无论是背后原因是主动降速还是“忙不过来”,若IPO放缓这一消息属实,对A股整体市场都将是一大利好。

一方面,市场资金增量的预期不变。虽然近期市场表现低落,但投资者“跑步进场”的热情依旧不减。根据中国结算10月2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9月份新增投资者数量154.13万个,环比减少14%,同比增幅依旧超60%。3月份以来,新增投资者数量已连续7个月突破100万,前三季度新增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375万,超过了去年全年。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层积极推进注册制改革,IPO抽血效应也更为显著。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前三季度,A股IPO数量同比增加155.5%、募资额同比增加160.8%,其中注册制上市合计130家,占比近四成,金额合计2015.9亿元,占比却高达55.2%,明显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

在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投资者的注意力将从打新转回存量股票,有利于释放市场资金压力,助力大盘企稳回升。

有市场观点认为,IPO速度过快、过猛,是导致近期市场弱势震荡的主要原因之一。IPO减速预期,蚂蚁集团IPO即将落地,加回顾A股历史上的抱团白马股大跌,往往是大盘调整接近尾声的一大标志。多重利空出尽的影响下,市场流动性的压力将得到缓解,存量资金再平衡,A股有望迎来反弹回升。

另外,控制政策实施弹性,求质不求量,也有利于注册制的平稳落地。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公开表示,试点注册制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不断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有序展开,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其发言中曾重点提及上市公司数量的平衡,认为这是对系统新陈代谢能力的一个评价。

此前,市场重点关注的都是全面推行注册制带来的增量预期,而平衡数量应是指“有进也有出”,前期密集新增IPO,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在新进节奏放缓的同时,原有上市公司退市的力度或许会有所加大,以保持上市公司数量的相对稳定。

为什么利好次新股?

近期市场处于板块轮动期,白马股轮流闪崩,传统热点上涨动力不足,新热点又缺乏持续性,缺乏主线引领,整体情绪低迷。

今年以来,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收益颇丰,随着年底临近,基金排名即将出炉,于是许多选择获利了结,落袋为安。从近几日可转债的爆炒,片仔癀与海康威视这样受私募大佬调仓影响走出极端分化行情的白马股,也可以看出,最近市场已进入了散户主导的炒作行情。

创业板盘子比较小,又放开涨跌幅20%,比起主板炒作空间更大,比起可转债风险又相对低,于是似乎成为了更好的炒作标的。

展望后市,市场普遍期待十月下旬的十四五规划细则。

对于热门的新基建概念,除了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等已有较为明确的指导方向,包括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军工等产业领域,仍处于“无头苍蝇”的状态。目前有不少主力资金正在候场,待十四五规划明晰后,市场或许能够看到更为清晰的投资主线。

而创业板次新股中,有不少位于新兴行业赛道,受益于“十四五”规划预期或更为明显。

截至10月27日,创业板共有注册制下上市企业38家,通过上市委会议的企业数量为32家,提交注册企业25家,注册生效企业44家。因财务报告需要更新处于中止状态的企业有137家。

一方面,在今年扎堆申请IPO的火热行情中,优先获批的往往是新兴产业公司。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申请热情更高也主要是细分赛道龙头与主营业务更契合政策方向的优质企业。

有分析观点认为,次新股是牛股沃土,关键驱动因素正是在于,其产业分布具备鲜明的时代感。换言之,近年来上市的新股大部分集中在新兴产业。背后原因,其一在于经济转型的稳步,其二则受益于政策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新上市的细分赛道龙头,往往因为行业较新,行业空间较大,在竞争格局尚未固化的背景下,更容易彰显中长期成长性;另外,从行业属性角度,主营业务与国家战略方向一致的龙头企业会在A股得到长期估值支撑,容易获得更高的认可和溢价。

文丨环球老虎财经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