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稳暂只看做展开B反预期

时间:2024年10月21日 07:28:21 浏览:

[摘要] 概括性描述盘面情势,以波动分析为主体,结合各种技术面分析逻辑,推论各主要公众指数的中短期运行节奏。同时,对短期走势具有代表性的板块,或是热点题材进行必要跟踪分析,以其能够对相关品种的可操作性有着更深认识。而在能够厘清与纯指数意义之间的取舍关系之后,即可为实际操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逻辑基础。由此从相对稳妥的角度出发,提供适宜普通投资者理解及运用的方式,如回撤风控、突破参照等盘面要点的选取,可为避免风险无序放大及利润合理最大化提供较为有力的支持。本盘面评论文章具有时效性,发布一个月之后设置自动公开供回溯,亦可作为回顾时的学习材料。私密直播用户请勿重复购买!

正文

2024年10月21日 07:28:21

尽管周五午盘的躁动,从消息面来说依旧有些适逢其会的味道,但由此也印证了政策风向的转变仍有强大惯性延续。因为,未来对于一些可预期的调整走势,我们在波动框架方面尽可能还是要以阳中有阴的逻辑来看待。当然,实际走势与将国庆之后调整走势,从沪指角度按照3-3-5结构理解,并认为已经处于最后一个5收尾阶段的推论还是有些出入的。这个所谓的5,选择持续向下延伸险些将9月30日低点击破,对于10月8日或是3500点之上的涌入者是有很大挑战的。万一真是撑不住被迫选择了技术性止损,我觉得其实也不丢人,就是咱们得要吸取这次的教训,好好琢磨一下怎么控制试错成本的问题,总不能白交学费不涨经验值。比如,从最简单的技术层面来说:选择情绪化追涨或是顺向冲击时,所对应的肯定得是相应的主升或是突破假设条件,一旦假设条件证伪就需要转为以保证自身安全为主,也就是常说的先缩为敬。那么,理论上所需要承担的试错成本,无非就是伴随之前上试所存在跳空缺口,或是分时均线等通俗参照物,有些时候会有着高开幅度过大的尴尬问题也不影响事前风控。而当以采阴低吸作为主要逻辑时,自然就需要选择某级调整结构有着末段可能的位置,并结合短周期底背离或是超跌条件来进行试错,此时所需要的试错成本往往会比冲击模式要低很多。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再次新低证伪时,以向下延伸不确定性的大小来判定到底有没有就此止损的必要,这往往就需要与看空不做空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

 

上周从沪指角度所给出的三种选项,辨别起来应该还是很容易的,基本就是个对号入座或说是按图索骥的事情罢了。周一竞价并无放量突破迹象,其实只需要几分钟就已经能够将第一种,也是唯一的乐观选项直接剔除。再者,此后在十点半左右所呈现的反拉动作,最迟到了挑破盘初高点,也得反应过来是对于第三种悲观补缺选项的否定。那么,我们不就只剩下了第二种本来就在主观上更偏向的消耗模式,即允许在不回补9月30日缺口的前提下略微再将低点刷新。在能够首选厘清上述三种选项差异的前提下,我们再把精力放到琢磨以什么方式进行消磨震荡,也才会逐渐为我们提供采阴试错的可能性。毕竟消磨震荡的方式万变不离其宗,除了头肩底之类的形态结构,最为常见的肯定还会是情绪化特征最为明显的类楔形玩法,且纯指数意义上的要点也依旧是9月30日缺口嘛。诚然,对于技术分析不够熟悉的同志想要生搬硬套还是有点难度,可从10月8日之后每一级调整结构幅度的收窄与量能表现来看,在事物发展逻辑上确实还是延续着类楔形模式的。所以,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运行节奏更为清晰的沪深300指数之后,将15分钟级别通道上轨或是站稳周三高点作为反弹成立的信号,就仍是一种非常套路的转向选择。而普通投资者临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往往在于不能认识到对应高点的反弹结构已经成立,那就不仅仅只是敢不敢顺向冲击扩大战果的问题,甚至更常见的还会是被熊市思维支配畏高导致过早过快丢失筹码的问题。

 

至于说周五借助消息面扮演反弹动能来源角色的双创,就波动结构角度来看,我觉得多少还是与沪指等大指数存在差异的。因为,就日常所给出的沪深300模拟图示来看,所谓类楔形或是蓝色虚线通道的起点,其实是放在10月10日来进行假设推论的。而无论是创业板指数或是科创50指数,自国庆节后高点以来所呈现的三波修正框架,其C段起点则都是延后取10月15日更为合理,这或许也是导致沪指等大指数并不能在周一直接进入有效反弹的关键原因。同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双创于周五所呈现的力度极大,不仅回补了10月11日缺口这个最基本的目标,更是大幅切入了10月10日阴线的实体范围,应该说在修复预期方面已经达到了很好的体现,指望其保持如此力度连续上冲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下周初双创等小指数大概率将有着消化10月9日前后浮筹以及超短获利的需求,此时可考虑将10月15日高点作为后续结构演化的强弱要点。这与将周五走势假设为五波上行结构,允许有个50%左右左右回撤刚好也是差不多的,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能否再有同级上行的基础看待,无论对于回撤控制或是再做冲击都是个多空必争的关键位置。不过,也有些个股的节奏还会更为领先一些,我们以这个周末争议较大的寒武纪为例:可知其于周五封板是需要继续跳空高开,才算是有着直接进入对应10月8日同级假设条件延续的。否则,即便周五封板也仍有可能只是个扩张B性质的假突破动作,保守点是可以再度回夯上周低点的。以其20cm的价格弹性来说,如何辨明显然是有着非常迫切要求的,要不然潜藏的可不就是40%左右的波动幅度那么要命?

 

总体来看,上周无论是消息面或是市场本身的走势,目前都是支持中线层面维持相对乐观假设的状态,跑去纠结是否股指期货交割多方做局的意义不大。只不过,在双创超预期达成短线空间修复任务的情况下,提防再度出现短线回吐与大小节奏轮动确实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依然认为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还是要避免情绪化追高的玩法,以明确上行结构之后对应的回压作为要点进行博弈。而就算是有操作能力的熟手,要追也得追那些能够提供短期主升假设条件的品种,这样所需要承担的试错成本才能尽可能得到控制。以沪指来进行纯指数意义的衡量,反弹回摸类楔形起点,即10月10日高点显然属于理论层面所支持的空间预期。考虑到这个反弹结构,当下是当成对应国庆节后高点B段反弹来预期的,显然在时间方面并不可能仅仅只有一天就完成。所以,后续完成回踩类楔形或说蓝色虚线通道上轨之后,再进一步将10月9日缺口回补自然还是有希望的,情理上主要得看券商或是部分中字头品种们能否提供足够的博弈表现了。而如果说指望着这里作为B段预期的反弹结构能够转推,也就是直接进入到对应国庆节前后的同级结构那么乐观激进,最简单的做法肯定还是遵循涨时看领涨的原则,首先盯着科创50指数能否在结构以及量能方面提供这样的假设条件。如果连弹性最大走势最强的方向都不支持这种假设,自然就应该对应着中短线不同的交易逻辑来保持着合理灵活的仓位结构,以便应对阶段性的板块轮动需求。即便是不认同踏空是伪命题,非要满仓才有安全感应该也只是在盘间冲击的过程当中短暂满仓,切忌有着那种满仓坐着等的心态,要不然迟早得被大幅波动的新常态给弄晕。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