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思考】04月25日盘前:财报季聊一下看财报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17:32:38 浏览:次
[摘要] 随便聊聊
正文
2025年04月24日 17:32:38
年报季+一季报时间点,聊一聊财报的看法。
首先,你们大多数人看财报的方式都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这不怪你们,毕竟你们学习的方式主要来自网络媒体上一些自以为是的“大师”。他们教的方法与其说是看财报,不如说是会计盘数据。
真正看财报的方式,你们得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学习,学学人家的方法。
净利润率,营收,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数据都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不是说,你们看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出一家企业是否优秀的结论。还有一些人,自以为自己看的深入,能够看到现金流,存货,合同负债,比普通人厉害,就洋洋自得。其实你只是比普通人,更像会计而已。
真正看财报,就两个方向展开。
第一:过去企业干的事情,和,你认为他应该干的事情,是否相符?
第二:未来企业要做的事情,你,是否认同?
我们举2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光伏行业。整个行业衰退,行业收缩。那么你认为过去一年,这个企业应该干什么?
那当然是尽快回款,收缩光伏产能,想办法转型,寻找新的利润点,并且产能和投资都放到转型行业上。再就是加快研发,提高科技占比,提高公司护城河。
不能干什么?那就是反过来,继续扩张光伏产能,合同负债和库存继续增加,天天和人打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嘴巴仗。
所以财报上,你要看这个企业,反而应该是营收下滑,库存降低,产能下降,合同负债减少。但转型方向营收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增加,新的产品最好出现井喷。
那未来他应该干什么?
我认为最好是大篇幅的提到转型方向,大力研发和投资新的转型方向,光伏这边最好提都不提,篇幅极少,仅保持一个基本的技术,不要追加任何投入。
在财报上,以上这些逻辑,体现的数字,大部分是不好的。营收利润下滑,库存下滑,合同负债下滑,毛利率下滑。因为涉及到结构调整,而且研发增加,所以有些数字还会显得特别的差。但是真实情况真的很差吗?这就是数字背后的故事,能看懂,和,看不懂,那就是两种投资决策。
第二个例子,涉外的科技行业。
24年川普上任,25年关税战开打,那么涉及到对外采购芯片的科技行业,你认为他应该干什么?
那当然是,提前做好冲击准备,增加对外芯片采购增加存货,提前做好海外产能准备,同时增加自主可控科技的研发投入,国内订单扩张。
不能干什么?不能减少存货,不能增加海外的贸易投入,不能无视国内市场,不能大幅增加海外的合同负债。
因为一旦贸易战开打,对外的贸易成本会陡增,很多采购以及销售要面临巨大的不可控风险。如果大量的投资放在这一块,短期内是赚钱的,但风险一旦发生,有可能直接面临断崖。
那未来他应该干什么?
最好能够增加自主可控的产能替代,恰好在现有的存货消耗完的时候,新的自主产能和科技能顶上。同时国内市场继续加大投入,稳住基本盘。对外,也最好有能绕开关税的渠道,有一些其他国家生产销售的能力作为冗余,多条路子。
所以在业绩上看,你必然会看到 现金流下滑,存货大幅增加,在建工程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由于还有结构性的调整,净利率也不会很漂亮。因为国内基本盘科技上比国外要落后,你还会看到一些为了稳住基本盘的低收入项目拖累业绩,但又不得不做,因为这是国内高科技项目订单的来源,是基本盘。
这两个例子,我就很简单的随便选一下拿出来说说。你们会很轻易的发现,企业的财报并不是纯粹的看数字,而是要看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企业的变化是否符合你的三观,未来的发展你是否认同。过去符合,未来认同,那么你就可以继续投资。过去不符合,未来不认同,那就气愤的走人,看错企业了!
那纯粹的看数字有没有用?
有用。
行业很好,企业很好,国际形势国家政策都很好,一切祥和的时候,数字就会非常漂亮。整个行业都是朝气蓬勃,或者某个企业脱颖而出。但这个就像火好,就跟你打麻将的时候一样,要什么摸什么的阶段,不可能长期持续,也不能经常碰到。
尤其是 国际形势恶化之后,你会发现哪怕国家政策去不断的顶住压力,都顶不住。国际>国内>行业>企业。在顶级逻辑面前,下一级逻辑很难反抗。这时候做投资,多半是要承受压力的。
投资,大多数时候,都是要承受压力的。火好,好运的时刻,很高光但是很少。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炒股。打麻将怎么样能不输?不打就不会输。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