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A股展望:迎接重要拐点!
时间:2025年05月06日 18:23:06 浏览:次
[摘要] 重点把握三个机会
正文
2025年05月06日 18:23:06
4月,受美国挑起的所谓“对等关税”冲击,全球市场剧烈分化,且震荡加剧。截至4月30日,MSCI全球指数微涨0.64%,月内振幅高达13.98%,大落大起;用于衡量市场预期波动性的VIX恐慌指数大涨8.48%,月内振幅更是高达177%。与之相应,作为避险的黄金月内大涨5.43%,金价最高突破3500美元/盎司,美元资产遭到抛售,美元指数月内大跌4.67%,跌破100点,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
背后的逻辑变化是,市场不确定性大增,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大,美元在动荡环境下的避险属性下降,黄金作为“去美元化”的受益者,避险属性进一步强化。
就中国资产来看,受关税战持续升级影响,月内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收跌,A股两市日均成交额萎缩至1.2万亿左右,环比3月下降近3000亿元。
截至4月30日,主要指数均录得下跌,万得全A下跌3.15%。其中,科创综指(-1.18%)、红利指数(-1.3%)、上证指数(-1.7%)跌幅较小,中证1000(-4.44%)、中证500(-3.86%)、中证A50(-3.36%)跌幅靠前。
行业层面,仅美容护理(6.15%)、农林牧渔(3.39%)、商贸零售、公用事业逆势收涨;电力设备(-8.23%)、通信(-6.69%)、家用电器、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均跌超4.5%。
进入5月,市场会交易什么呢?重点把握三个机会。
一是“关税战”的变数与节奏。基于双方当前超100%的关税,中美贸易已“实际脱钩”,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但是,就市场预期来看,普遍认为中美双方仍有较大概率通过谈判达成一致,这样才符合双方利益。
就美国来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本就存在内部冲突:劳工群体寻求关税保护和制造业回流,是表面上的受益方(实际上也会利益受损),华尔街和硅谷金融科技资本则依赖全球供应链,是最大的受损方。当前关税已引发美元资产下跌,科技和金融资本开始施压政策调整,后续若进一步引发滞胀,普通群体也会反对高关税,基于中期选举的政治考量,特朗普很难一意孤行。
此外,单边加关税并非灵丹妙药,可能重蹈1930年关税战覆辙,既无法达成缩小贸易逆差的目标,也会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会从根本上动摇美元信用体系。随着上述后果的显现,必将制约美国长期执行高关税的可能性,倒逼政策回调。其实,近期美国政府一系列试图缓和“关税战”的言论,便是这种压力显性化的表现。
回到中国视角,短期,中国可通过降准降息、增发国债等政策对冲关税影响,配合服务业开放进一步分化美国利益集团,提高谈判的主动性和筹码。策略上,既然“时间是美国高关税的敌人”,就不着急主动回到谈判桌,急于主动接触反而削弱议价能力,更现实的路径是等待美方因内部分歧或经济压力主动寻求对话。
因此,中美关税谈判窗口尚存,但需等待美国内政压力显性化。这一临界点可能伴随美国制造业成本攀升、通胀压力加剧或金融市场波动而加速到来。鉴于6月美债进入短期到期高峰,且商品库存消耗逐步见底,通胀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5月中下旬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时点。
届时,一旦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实质性进展,对于A股风险偏好会有明显提振,需要重点关注。节奏上,在压力显现的时刻,若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A股和港股等风险资产在短期内也难免受到波及,或出现“黄金坑”的布局机会。
二是国内对冲政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425政治局会议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重点在于既定政策的加速落地。通观全文,“加紧”“加快”“加力”“加紧实施”“用好用足”等高频词贯穿始终,体现存量政策落地的紧迫性。除了“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会议还重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并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表明若有需要,后续会有更多超预期措施出台。
就5月来看,外需压力将逐步显性化,预计会加速政策出台节奏,也会让市场焦点重回内需对冲,可重点把握政策出台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就已公布的数据看,4月制造业PMI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至49%,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9.2%,比上月下降2.8和2.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7.0%和44.8%,比上月下降2.8和3.1个百分点,显示4月制造业生产、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均有所回落。
具体看,受益于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的建材板块、受益于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和AI+产业趋势的智能家电,以及有望受益于服务消费政策升级的餐饮酒旅等,均存在较为确定性的机会。中期视角下,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仍是核心主线,有望迎来政策端和产业端的持续催化。
三是困境反转板块的独立逻辑。随着1季报业绩发布,市场会修正对个股和板块的全年预期,继而带来资金调仓的结构性行情。重点在于困境反转板块,用自身周期反转的确定性对抗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截至4月29日,计算机、农林牧渔、钢铁、建筑材料、综合等板块1季报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50%;有色金属(69.2%)、传媒(38.7%)、电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增速均超过20%。房地产(-804.8%)、煤炭(-28.18%)、国防军工(-24.98%)、社会服务、轻工制造、美容护理1季度归母净利润均下降超17%。结合年报和1季度数据,投资者可从中发掘困境反转标的。
整体上看,5月市场存在较大变数,条件具备时,市场或将发生拐点性的重大变化,对全年行情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于投资者来说,应保持密切关注。
鉴于事态尚不明朗但有较大的希望,事态明朗之前,应兼顾防御属性和成长弹性,进可攻、退可守。继续坚持“科技成长+内需消费”双主线逻辑,辅以避险资产平衡风险,优先布局政策催化明确、产业周期触底且估值合理的细分领域。
(1)科技自主可控仍是中期核心方向,AI算力、低空经济等赛道具备明确的产业升级逻辑,中长期配置价值可期;在外部环境扰动下,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计算机、国防军工等自主可控方向易涨难跌,也值得关注。若市场情绪回暖,小盘成长风格或重新活跃,可重点关注消费电子、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供需格局改善带来的左侧机会。
(2)受益于政策的内需消费。提振内需既是短期策略,更是中长期战略。商贸零售、社会服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港股新消费等板块受益于政策提振与消费复苏的共振,值得重点关注;若稳地产政策超预期,房地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板块也有望迎来短期催化行情。
(3)保留一定防御性仓位。市场震荡期,应保留一定的防御性仓位,可重点关注国有大行、公用事业等低波高股息标的;黄金作为典型的防御性资产,也适合逢低布局。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