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迎来史诗级别利好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08:59:42 浏览:

[摘要] 如题

正文

2025年05月09日 08:59:42

文 | 付一夫

重磅利好来袭!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一经问世就备受各方关注。而就在昨天,国新办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多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议上释放出的多重积极信号,再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令人振奋不已。

事实上,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我国历来都有“56789”的说法,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而这一系列数据也彰显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平台经济为例,近些年我国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广泛渗透到社交、零售、出行、支付、资讯等各个领域,其背后的各个互联网巨头正是推动平台经济源源不断创新的始作俑者,它们已然成为了我国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和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不但深刻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与消费体验,还重构了商业生态,并且深刻推动了生产、流通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而这些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出自于民营企业之手,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长期以来,管理层一直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民营经济依旧面临着立法供给不足、执法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不仅阻碍了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例如,此前官方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引和依据。不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立法却不多见,特别是在中央层面未能专门立法。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来讲,政策文件虽然能够提供引导,但相比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强制性,这难免会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监管职责会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在有关部门执法过程中容易引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情形,继而增加民营企业负担,甚至可能会让民营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正因为民营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法律保障,这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问世才正当其时。该法案共9章78条,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于推动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营造公平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纵观《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 的原则几乎贯穿于各个章节,全文共有26处使用了“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而“公平竞争”甚至单独成章,可见管理层对其重视程度。其中的各项条文,更是全方位地为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法律保障,如此势必有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民营经济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发展。

其二,缓解资金难题。

资金难题一直困扰着诸多民营企业发展,对此《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投资融资促进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在投资领域,“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鼓励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参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这为民营企业拓展投资空间、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持;而在融资方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民营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政策,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设置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长期难题。

其三,激励科技创新。

《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门用一章内容围绕科技创新作出系列规定,如“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甚至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原始创新的保护”,等等。依托法律形式,明确对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能够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促使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其四,规范企业经营。

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注重加强规范引导,其中专门拿出一章围绕规范经营作出规定,如“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做优主业、做强实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通过法律规范企业经营,有助于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提升治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规范的经营环境也能够增强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五,强化服务保障与权益保护。

例如,在服务保障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要“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各类经济组织的意见建议,解决其反映的合理问题”,相当于是为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民营企业诉求,继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在权益保护方面,法律强调“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等,显然可以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安全感。而完善的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机制,势必能够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踏实做事,实现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

就当前而言,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新的机遇,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方向不明,投资意愿不强且动力不足,发展信心不足,且各方面经营成本高企,现金流吃紧,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自然是一种掣肘。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促进法》绝对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既是对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民营经济贡献的肯定,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更是通过法治来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最硬核”的底气。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相信在法律的有力保障与真招实招的鼎力支持下,未来我国民营企业的信心必将进一步增强,活力定会不断释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