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是可悲的

时间:2025年05月21日 09:36:06 浏览:

[摘要] PR是可悲的

正文

2025年05月21日 09:36:06

没有PR会有舆情,有PR还是会有舆情,那特么PR不是白招了?

PR的核心职能是什么?

从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讲,我认为是通过掌控舆情,为公司业务保驾护航,核心是避免损失或降低损失,而后才是正面宣传。

核心矛盾在于:损失出现前,PR如何向老板证明这则舆情的风险或潜在风险以及长期风险?甚至PR都无法证明这则舆情一定会出现。

1、

比如公关劫每年会让一些企业业务调整甚至停滞、消失,那么事后如果给老板、股东一个选择,以1亿元的成本,避免公关劫后10亿元的净利润损失,愿意吗?

傻子都愿意,但这种级别的舆情,事后工作已然无效,事前PR该如何说服老板拿出1亿元成本,去平息一件老板没有认知的风险呢?

即便真的遇到了明主,对PR极度信任,花出去这1亿元,实现了PR最核心的职能,但明主得到的结果是公司没有遭遇公关劫,那么老板会不会陷入猜疑链:是不是特么公关劫上根本就没有我们公司?此时PR又该如何自证?

所以,很多时候PR没有作为,才是职场生存的长期主义。

要知道,能够在公关劫上提前感知并实现干预的,只有大公司,和中小企业的顶级PR,大公司信息面广,自证问题不大,但中小企业的顶级PR们,是一个悲哀的群体。

大公司PR就能“管理”好明主吗?

另一个案例,曾经在几年前震动全球的企业家炮轰事件,作为具备顶级公关天团的大厂,PR难道无法预判这则炮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吗?

但PR该如何说服一个自认为十分了解舆论的顶级企业家呢?即使赌上所有前途,换取的只会是一个老板不爽的结果——你非不让我炮轰,我听你的了,没有收益,我要轰了说不定还能给公司博取一个未来。

不炮轰,是没有收益,但炮轰了,一定有巨大的损失。PR如何证明?PR无法证明,难道要PR拽着老板的脖领子给他薅下台?

PR同样无法证明:过去公司PR没有太多作为,甚至没有PR,偶尔有点舆情,也安稳过来了,为什么有了PR之后,舆情反而多了?其实答案是业务发展了或改变了,而且舆情会随时间积累、滚雪球。

2、

雪球形成的时候,往往没有杀伤力,老板的体感往往是:这特么能写死我是咋的?

那么PR又需要向老板证明一件事:这个雪球未来会变大,如果不干预,未来会大到无法干预。这同样无法证明。

具备PR岗位至少是稍具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本身成长为稍具规模是有一个时间周期的,就像我们很容易定义一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但无法定义婴儿。舆论也是一样,一个刚注册企业,能有什么舆情,一个用户过亿的企业,怎么可能没有舆情?

规模越大,受关注程度越高,如果PR无法被充分授权,对舆论形成有效干预,舆情会以加速度滚雪球。典型案例:某预制菜翻车的企业。

此外,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业务模式,尤其一些特殊行业本身是“瑜不掩瑕”的,这类行业、企业和业务,舆情爆发是时间问题,顶级PR能做的就是尽量帮企业和业务续命。

但从上位者的视角:没有PR舆情会爆发,有PR舆情还是爆发了,那特么PR不是白招了?

所以PR是可悲的,越专业的PR越可悲,因为没有人可以证明自己的判断一定会在未来发生。

一个资深PR说:“好的文章是企业的资产”,那么延伸一下:舆情是企业的“负债”,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是风险最终爆发的时候。能影响这个资产负债表的人,不是业务、财务、法务,只有PR,又或者说顶级PR。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