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冲浪”到“线下狂欢”,ACG产业的下一个增长极在哪?

时间:2025年05月26日 12:27:26 浏览:

[摘要] WAW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平台战略跃迁与产业趋势高度耦合的体现。

正文

2025年05月26日 12:27:26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易不二

2025年第一季度,微博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财报:总营收28.83亿人民币,调整后运营利润9.43亿人民币。更值得关注的是,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5.91亿,日活跃用户达到2.61亿。

这一数据既彰显了微博作为国民级社交平台的影响力,也暗示着其在内容生态建设上的长远规划。五一期间,微博首届游戏动漫展WAW强势破圈,正是这一规划的集中体现。

这场填补北方大型游戏动漫展空缺的展会,看似 “姗姗来迟”,实则是微博生态能力的一次蓄势释放。

微博生态能力下,WAW爆火的必然性

当6.8万观众涌WAW展馆时,外界或将其归因于“二次元风口”,但更深层的逻辑是微博用多重能力的系统性释放,将二次元文化的“圈层狂欢”转化为覆盖全产业链的“破圈效应”。

当前,微博拥有5.91亿月活跃用户,为内容提供了坚实的公域传播基础。尤其在ACG垂类领域,已沉淀出超3.2亿泛二次元用户,涵盖动漫、游戏、电竞等多个细分兴趣圈层,90后为主力人群。这种精准的用户聚集不仅保证了流量规模,也为内容的有效转化奠定了基础,是WAW热度及参与度的重要支撑。

其独有的“社交互动+热搜机制+内容分发”协同体系,赋予垂类文化向更广泛受众扩散的能力。WAW期间,相关话题87次登榜热搜,三天累计话题阅读量超24.5亿,互动量近千万,为活动营造了强势传播氛围。

流量之外,微博内容生态的全链路闭环优势,支撑了WAW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微博长期深耕ACG领域,构建了涵盖IP方、Coser、头部创作者、电竞选手及赛事方的多角色、多维度、全链路内容体系。平台汇聚3720名金橙V游戏博主、1400余电竞从业者、220余声优及500余人气Coser,形成了多元丰富的内容创作者矩阵。

这也使得WAW实现了超130个IP、700余位嘉宾参与,现场设置30余场互动活动,包括星光见面会、主题舞台演出、IP展示等,形成C端粉丝与B端内容方深度融合的展会模式。

相比传统纯C端的“Only展”或纯B端的“厂商展”,WAW所推动的内容—社群—产业一体化路径,显著提升了展会内容多样性和参与体验,增强了生态的包容性与整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WAW期间平台搭建的“线上内容运营—线下沉浸体验—线上再传播”的闭环机制,打造了内容影响力长效运营的可行样板。在WAW现场,用户通过线下互动、主题活动与内容创作者近距离接触,获得沉浸式文化体验。而当用户在线下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情实感地在平台分享体验感受时,庞大且活跃的公域流量优势,又进一步扩大了内容覆盖面,延长内容生命周期,实现内容热度的持续循环和不断再生。

比如《剑网3》《羊了个羊》等产品,靠“用心整活儿”拿下了千万级阅读量的衍生话题。

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内容的参与深度与社交传播效率,也强化了微博作为线上线下整合型平台的内容循环能力。

WAW期间,内容方、品牌方与创作者完成了从流量获取、粉丝沉淀到消费转化的多元通道触达,实现平台与参与各方的生态共赢,成为多方受益的价值纽带,这一成果也显示出微博在商业模型上的协同能力。

对于游戏厂商,WAW 成为新的获客舞台:《明末:渊虚之羽》三天试玩吸引超千人参与;《恋与制作人》等女性向游戏现场下载量远超预期;《剑网 3》通过深度文化策展形式激发玩家沉浸感,提升周边产品销量;腾讯虚拟偶像项目 “无限王者团” 首次线下登台吸引大量粉丝到场应援。

对于动漫展商,活动更大的价值在于提升自身 IP 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 “国漫十年” 的现场沉浸式回顾,激发用户广泛共情,成为社交媒体助推国漫 IP 扩展影响力的缩影。

(此前《哪吒2》上映期间,多个国漫IP齐贺票房破百亿也引发网友热议)

红人 IP 方通过签售、见面会等互动活动将现场人气转化为核心粉丝,扩大 IP 影响力和用户黏性,如 Coser @KumaQi熊祁、@卡琳娜和揉西 展会期间与粉丝的积极互动,有效完成线上热度向核心粉丝的转化;同时以周边产品销售实现直接商业收入,京津冀地区 IP 衍生品销售在 WAW 期间同比增长超 30%。

从地方经济来看,WAW与五一黄金周叠加,带动北京顺义区域客流显著增长,周边餐饮、住宿收入环比提升明显,成为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

从社交平台到产业枢纽

可以说,WAW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平台战略跃迁与产业趋势高度耦合的体现。

在 ACG 产业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内容消费发生深刻转变:用户对垂直兴趣内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线上浏览,日益呈现线下沉浸、跨媒介参与、社群共创等多维趋势;IP 运营模式也从单点开发转向多场景布局、长期陪伴与商业闭环构建。

WAW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的产品级实践,其多 IP 协同、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机制,回应了新世代用户的参与型文化诉求,顺应了 ACG 行业从内容驱动向“体验驱动 + 消费转化”演进的方向。通过 WAW,微博验证了自身内容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可迁移性,率先完成“社交平台”向“产业枢纽”的结构性跃迁。

用户运营机制的转型:从流量承接到社群驱动与内容共建。

微博在ACG领域的用户运营策略,正从传统的流量聚合转向圈层驱动与参与共建。用户不仅是内容消费者,更逐渐成为文化生产链条中的重要节点。

比如,平台有大量UGC内容来自于粉头、画师、专业玩家等核心用户群体,其内容在站内形成广泛响应、评论和二次创作,强化了用户之间的文化和情感共鸣。2024年微博红人节披露数据显示,23年下半年到24年上半年的一年间,ACG领域有超27000个热搜由金橙V博主推动,占比55%,总流量累积达11.6亿,展现出红人群体在细分圈层中的强号召力与口碑效应。

同时,微博泛二次元内容创作领域深垂,衍生出不同场景、圈层的细分内容。即使是仅有少数人关注的冷门兴趣,也能通过超话社区找到优质内容和深度互动伙伴,“大众有热度,小众有归属”的良好圈层生态随之形成。例如,虚拟偶像Plave在本届WAW实现北方地区首秀,其粉丝组织基于微博长期互动形成,是“小众归属感”的典型表达。

内容生态结构的进化:从垂直闭环到IP驱动的产业扩容。

微博构建的内容生态体系正向更高层级演进:不仅涵盖图文、视频、直播等媒介形态,还通过搜推协同机制为创作者加持优质内容放大器,形成“内容创作–获得曝光–形成热门–内容再创作”的飞轮效应。

典型如《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案例,均通过平台完成从小圈热度到产业裂变的跨界传播。《黑神话》在微博首发后迅速登上热搜,@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跟进游戏宣发节奏,主持热门话题#跟着悟空游山西#,话题阅读量达6543.2万,收获海量关注。

微博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平台,更是内容升维的系统调度者,协同官方账号、领域博主、IP方策划多类话题活动,形成“内容+流量+传播工具”的运营体系,提升IP影响力的同时,也拓展了IP商业空间的成长路径。

造星机制的体系化演进:从个体推广到结构化IP培育。

通过“动漫次元星推计划”“电竞造星计划”“游戏明星计划”等体系化路径,微博正持续为中腰部创作者提供商业化协同、平台流量扶持与品牌链接,逐步实现从个体内容创作到IP系统培育的跃迁,构建起一套兼具流量变现与IP孵化功能的“造星”体系。

这一机制与WAW现场形成联动:如Coser、虚拟偶像、电竞选手等,通过微博建立粉丝基础并获得平台识别,进入线下进行实景转化,构建起“造星—落地—变现”的完整链路。

同时,微博为电竞选手、内容 KOL 提供的长期成长通道,使后者成为平台内容资产的重要组成,反向提升微博内容质量、社群粘性和产业影响力。

商业模式的升维:从行业共赢到社会价值共振。

在 ACG 产业链中,微博的角色已升级为连接用户、创作者、厂商的生态连接器,并通过“内容+场景+消费”的深度融合,首次实现文创、娱乐、游戏、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无缝衔接。

比如,益禾堂带来和《魔道祖师》动画联动的限定饮品,优衣库与《王者荣耀》合作的十周年限定服饰,这些产品迅速被拿下。同时,活动中“吧唧”、玩偶等IP周边的售卖,也带动了大量“谷子消费”。

不仅如此,WAW示范了ACG产业与城市文化消费版图深度融合的案例。顺义区委宣传部文促中心负责人表示,WAW形成了区域文化新IP,动漫、游戏等元素的深度植入更为顺义文旅产品体系注入年轻化基因,并助力顺义区打造文旅新地标。

从行业共赢到社会价值的深层渗透,微博正通过WAW构建起产业生态、城市文旅、用户体验的三维价值网络,为ACG产业从圈层文化迈向主流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未来,在微博生态能力持续投入与产业趋势支撑下,微博持续探索ACG赛道深化“线上内容赋能线下场景,线下体验反哺线上生态” 的双轮驱动,WAW模式必将能向更多城市延伸,让 ACG 文化不仅成为年轻人的精神符号,更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城市活力与社会价值共振的长效引擎。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