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博弈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7:15:14 浏览:次
[摘要] 稀土博弈
正文
2025年07月01日 17:15:14
独家视角——稀土博弈:一场关于技术自主权的全球较量
你看啊,现在中美两国不是在谈判桌上较劲嘛,跟掰手腕似的。美国呢,老是卡着芯片不卖给中国。咱们中国手里也有张牌,就是稀土。稀土可不是土啊,它是一堆名字挺怪的金属,像什么钕、镨、铽这些。这玩意儿可厉害了,是高科技的命脉!
为啥说它是命脉?飞机、潜艇、电动车、手机电脑、风车发电、连医院里的高级设备,全指着它!造一架像美国F35那样的先进战斗机,得用400公斤稀土!造艘核潜艇更吓人,要4吨!(数据来源:行业通用技术参数)离了它,这些东西都玩不转。
咱们中国在这块儿,那是真牛!家里矿多,储量占全世界四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2024报告),挖出来的量更大,占了全球七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4数据)。但更牛的是啥?咱们不光会挖矿,还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厂!全世界一百块的稀土矿,有九十二块都得运到中国来精炼提纯(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给它变成能用的高级材料。
不过,咱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早些年,咱们有金山一样的稀土矿,却过得挺憋屈。为啥?因为那时候咱们只会当个卖原材料的苦力。就好比你有上好的木头,却只会当柴火卖,人家外国公司掌握技术,把咱们的矿石低价买走,自己加工成高端产品卖高价,利润大头全让人家赚了。
那咋办?咱们干了俩大事儿:第一,抱团取暖。国家出手,把那些乱糟糟、互相压价的小矿小厂,给它捏合成几个大集团,比如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这些(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稀土企业整合重组的批复文件2021)。这一下,腰杆硬了,说话响了,定价权拿回来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搞技术!咱们下决心,不能光卖矿石,得学会把矿石变成金子!国家专门立法保护稀土(《稀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85号,2024年颁布),把它定为关键战略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结果呢?咱们真干成了!特别是把矿石里那十七种稀土分开提纯的技术,咱中国专家搞了个绝活(徐光宪院士“串级萃取”技术,中国科学院官网),能分得超级干净,纯度能达到小数点后头五个九!而且成本只有国外的五分之一,省钱又厉害!还有环保技术,污染减少了九成(《稀土冶炼分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生态环境部2024)。做出来的东西,像那种超强力的磁铁,全世界十块里面有九块都是中国造的!(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协会2025数据)
这稀土就成了咱们手里一张特别好用的牌。举个例子,前阵子(2025年4月)美国说要加关税,咱们转身就宣布管制几类关键的稀土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年第18号公告)。你猜怎么着?美国福特汽车的工厂立马因为缺稀土停产了!(福特汽车公司公告2025)通用、丰田这些大厂也急得团团转(路透社、日经新闻报道2025)。为啥?因为全世界都指着中国加工呢!
这张牌好就好在,咱们能精准控制,既能全球管,也能只针对某些国家,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关键是,这招咱们在稀土上成功了,以后在铜啊、锂啊、镍啊、钴啊这些咱们也有优势的关键矿产上,也能这么干!(自然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
那为啥美国他们自己搞不定摆脱咱们呢?他们当然想!但自己搞,成本高得吓人(美国能源部评估报告2025),技术又跟不上,环保压力还大,再加上他们那效率,折腾半天也没弄成。
这事儿给咱最大的启发是啥?三条硬道理:
第一,家里有矿没啥了不起,关键是你得会加工!没核心技术,好宝贝也只能当白菜卖。以前咱们只会卖稀土矿石就是教训。
第二,真正厉害的不是你占着多少矿(储量长期稳定在全球约40%,USGS 2024),而是你死死掐住产业链里别人绕不开的关键环节——全球92%的精炼加工在咱们手里(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数据2025),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真正说了算的地方!
第三,成功没捷径,得靠耐心,还得靠国家从上到下整个系统的支持。稀土翻身用了三十年!光有技术不行,得有好政策引导、大力投入研发(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培养人才(教育部稀土相关专业建设)、制定规则(主导ISO稀土永磁材料国际标准),整个链条一起使劲儿,这条路咱们走通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牢牢控制关键资源 = 有能力定规矩 = 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筹码!
说白了,在这个变动的时代,真正的优势不是你家里矿堆得多高,而是你掌握了多少别人离不开、绕不过的关键技术和生产环节!这才是中国稀土故事告诉咱们最实在的道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靠的是硬核的技术和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的能力!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