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赔偿幕后删帖:君乐宝上演“双面戏码”,舆论监督不是企业私产
时间:2025年07月06日 21:31:03 浏览:次
[摘要] 若纵容企业用不实举报删帖的方式压制舆论,公众监督的土壤将被破坏,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市场的健康生态。长此以往,市场将失去舆论监督这一重要的“纠错机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或将加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正文
2025年07月06日 21:31:03
近日,综业网收到了一条来自君乐宝方面的举报,举报内容一上来就给包括综业网在内的相关平台扣上了“内容失实抹黑,侵害名誉”等大帽子。
对于这样的举报,本不想回应。但思来想去,面对这一毫无根据的指责,为维护公众的舆论监督环境,有必要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还原事件真相。
图片:《正在新闻》 微博
原是广东一位消费者对君乐宝悦鲜活牛奶生产日期合规性的质疑,即物流运输时间与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和上市日期存在矛盾。同期,青岛广播电视台《正在新闻》也报道了贵州遵义闫女士的类似遭遇。闫女士于5月24日在拼多多君乐宝授权店购买牛奶,5月26日物流显示转运,27日运输中,31日收货。却发现瓶盖生产日期为5月27日、上市日期5月28日,且瓶身磨损严重。
此次事件曝光后,君乐宝未对生产日期争议问题作出明确回应。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生产日期是衡量产品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瓶生产日期在运输途中的牛奶,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生产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而在事件发酵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相关内容被删现象。
青岛广播电视台《正在新闻》的报道,应是基于消费者的真实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君乐宝也依法依规向广东消费者赔偿了1000元。这本应是企业正视产品问题、积极改进的契机,但君乐宝却选择投诉举报,试图达到删帖的目的。
如果“内容失实抹黑,侵害名誉”,君乐宝何须向广东消费者赔偿1000元?这一赔偿行为本身,已然默认存在问题。企业主动赔偿,说明消费者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内容基于事实也理应站得住脚。可君乐宝转身却对如实曝光的平台兴师问罪,这种“台前认错赔偿,幕后举报施压”的双面做法,暴露的是其不敢直面舆论监督、妄图以举报删帖掩盖问题的侥幸心理。
图片:廊坊广播电视台《环京津新闻网》
事实上,君乐宝并非首次删除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早在2018年11月,就有网友爆料称在君乐宝产品中喝出异物,疑似对方员工提出赔260元让删帖。当时消费者就表示,不是为了赔偿,只想让公司重视,改进质量。这种试图通过删帖来掩盖问题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反映出君乐宝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担当和解决问题的诚意。如今,同样的删帖戏码再次上演。
若纵容企业用不实举报删帖的方式压制舆论,公众监督的土壤将被破坏,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市场的健康生态。长此以往,市场将失去舆论监督这一重要的“纠错机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或将加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希望能摒弃错误做法,正视问题根源,以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关切,这才是维护企业声誉的正道。
文/综业网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