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乐宝被自媒体敲诈案例:公众知情权与企业危机处理失当的冲突剖析

时间:2025年07月07日 10:05:37 浏览:

[摘要] 企业在面对负面舆论时,应选择积极主动地沟通与回应,而非企图通过付费删帖等方式掩盖问题,否则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更大损害,也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正文

2025年07月07日 10:05:37

近日,君乐宝百科上新的一段关于其被自媒体敲诈事件的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企业的声誉维护,还牵扯到自媒体行业的规范问题,诸多细节引发公众的深入探讨。

据《法制日报》称,2018年4月26日,张某某在“乳品智库”发布一篇题为“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粉检查出含有沙门氏菌”的文章。当天,君乐宝公司注意到该报道文章,并发现文章所言和实际情况不符。通过“乳品智库”公众号上所留联系方式,君乐宝公司委托的公关人员与张某某取得联系,张某某称需要一些费用后才可以删帖。为了息事宁人,君乐宝公司向张某某转账1万元,文章随即删除。

图片: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通过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该信息时,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4月26日回复内容为“我局于2018年4月23日向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关于对“君乐宝”婴儿配方奶粉沙门氏菌异常监测情况采取紧急措施的通知》(甘食药监食生函[2018]13号),此文件为我局内部监管工作的通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我局对此次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正在做进一步检测,待法定检测结果出来后,会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感谢您对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事实上,涉事通知本属于内部监管流程中的风险预警,并非最终检测结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可能存在隐患的,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并组织复检。君乐宝作为乳制品知名企业,本可借机展现其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主动公布检测流程、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等方式化解危机,但其选择的“付费删帖”操作,不仅未能有效止损,反而引发后续更大的舆论风波。

此外,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4月26日回复时,正在对此次风险监测问题样品做进一步检测,法定检测结果尚未出炉。在官方检测结果未出的情况下,君乐宝公司又是凭借什么依据,君乐宝为何能当天(2018年4月26日)迅速地断定文章内容不实呢?这一疑问如鲠在喉,困扰着众多关注此事的公众。

此外,《关于对“君乐宝”婴儿配方奶粉沙门氏菌异常监测情况采取紧急措施的通知》虽来自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且被自媒体转载发布,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进行澄清,避免不实信息进一步扩散。但君乐宝却优先选择付费删帖,虽解释称发现文章不实后想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这一说法难以令众多网友信服。毕竟,发布公告澄清事实既能展现公司对自身产品质量的信心,也能更有效地维护品牌形象,远比付费删帖这种可能助长不良风气的做法更可取。

目前,该事件在百科词条更新后再度发酵,网友争议焦点已从单一的企业公关行为,延伸至自媒体内容监督与企业维权边界的讨论。对于自媒体行业来说,也需要加强自律和规范,避免扰乱市场秩序。在此次事件中,君乐宝的应对方式也凸显出其在危机处理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未能正面回应公众的关切。企业在面对负面舆论时,应选择积极主动地沟通与回应,而非企图通过付费删帖等方式掩盖问题,否则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更大损害,也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