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来了!港股医药掀热潮

时间:2025年07月14日 09:08:28 浏览:

[摘要] 港股医药绝对堪称“现象级”风口

正文

2025年07月14日 09:08:28

要说当下最火热的投资赛道,港股医药绝对堪称“现象级”风口。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1日,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年内狂飙38.74%,不仅碾压恒生指数(19.78%)和恒生科技指数(16.75%),更将沪深300指数(2.03%)远远甩在身后。

适逢华夏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场内简称:港股通医疗ETF,认购代码:520513,交易代码:520510)目前正在火热发行中,为投资者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港股医药投资新世界的大门。

不过,回溯过去几年,港股医药股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在市场的风浪中历经波折。那为啥现在大家突然都对港股医药“情有独钟”了呢?这股火爆的热潮究竟是因何而起的呢?

01

聚焦港股医药崛起之因

① 政策“东风”劲吹

首先,还是政策给的底气足。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六条政策,从研发到准入再到支付,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首次明确要把医保数据向药企开放,帮着药企优化研发方向。还增设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为高值创新药提供补充支付路径,为相关产品销售额提升铺路。

还有之前集采政策让医药板块估值承压,但今年不一样了,集采开始纠偏。第十轮集采创最大降幅70%后,向下空间已经很小,年内新一轮集采有望出现政策拐点,市场对集采的悲观预期也该调整了。

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实力也在飙升。

在 ASCO 2025 年年会上,中国药企有 73 项临床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创了历史新高,其中,最重磅的LBA有11项,数量和占比已提升至20%。近年来热门的ADC、双抗技术上,中国研究入选数量居全球首位,分别占总体的48.4%、49%。

② 创新药“出海”加速

再往远了看,中国创新药正在加速走向世界。

2025 年,创新药交易数据格外亮眼。今年前 5 个月,交易金额达454美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数据来源:华夏基金,医药魔方,截止2025.5,个股不做**)

这背后,是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的强势崛起。如今,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已成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海外大药企愈发重视中国创新成果,从中国引入分子的占比大幅提升。

从近期热点频现中可见一斑。三生制药与辉瑞就国产双抗达成合作协议格外引人注目,此次22合作首付款高达 12.5 亿美元,一举刷新了行业记录。此外,7 月 7 日,迪哲医药也迎来了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舒沃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 n 2n2局(FDA)加速批准上市,也成了全球首款在美获批的针对肺癌的创新药。

③ 盈利“引擎”启动

在产业机遇以及国内政策的共同催化下,企业盈利加速节点已到来。

在样本观察的149家代表性港股医药上市公司,2024年收入总额17845亿元(+1.81%),归母净利润792亿元(+49.3%)扣非归母净利润584亿元(+34%),维持较快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华夏基金,西南证券,抽样149家港股医药上市公司)尤其是CXO 行业的高景气度看得见摸得着,让人颇为心动。7月10日,药明康德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达8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01.92%,引起了医药板块的一阵“骚动”。

更关键的是,在科创板成立之前,港交所2018 年率先推出上市规则第 18A 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目前,不少细分领域龙头只在港股上市,像药明生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石药集团和威高股份在 A 股上市的也只是子公司。医药龙头的稀缺性,让港股医药成了投资市场的香饽饽。

④ 资金“活水”涌入

赚钱效应好了,资金自然不会错过。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共流入7300亿港元,去年全年8079亿港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几乎覆盖了去年90%的额度。单看医药行业持股,整体持仓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未来仍有较大增配空间。(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6.30)

另根据EPFR资金追踪,年初以来在deepseek等突破性进展下海外主动基金持续回流中资资产,但受关税冲突影响4月后转向流出,目前仍低配超1%但相较低点有明显修复,资金边际好转趋势预计不会改变。

02

指数CXO “纯度”更高,投资后劲大

作为港股通医药方向投资工具之一,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932069)覆盖市值已创近年来新高达2.21万亿,指数表征范围大幅扩大,同时与A股医药生物(申万一级)总市值比值已超35%,成为布局港股医药龙头的“一把好手”。(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6.17)

该指数精心选取了 50 只港股通医疗标的,广泛覆盖医疗商业、制药与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等核心领域。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 7 月 11 日,在其前十大权重股中,囊括了药明生物(占比 14.68%)、京东健康(占比 11%)、阿里健康(占比 6.1%)等行业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跟其他港股医药指数比,它的 CXO 行业权重高达 32%,能深度受益于全球医药研发外包转移的趋势。(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11)

长期来看,该指数成分股盈利预期稳。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期数据,该指数成分股2025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 18.68%,2026 年还能提升到 17.11%。

港股通医疗ETF(认购代码:520513,交易代码:520510)通过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聚焦港股通范围内医疗领域的核心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分享港股医药龙头上涨红利的工具。

作为业内“ETF一哥”,华夏基金也是率先成立量化投资团队的基金公司,在指数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截至2024年底,华夏基金权益指数规模达7479.2亿元,稳居行业榜首,非货币ETF规模亦达6587亿元,连续20年保持权益ETF规模行业第一。

凭借在ETF领域的卓越表现,华夏基金连续8年斩获“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成为业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基金公司。

展望未来,随着《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落地,中国创新药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刻”。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创新药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大关。当前产业趋势持续向好,各个环节都在加速推进,有望带动新一轮放量。

形势一片大好,谁不想分一杯羹?港股通医疗ETF(认购代码:520513,交易代码:520510)正好给了大家一个机会,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这场全球医药产业变革中。

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资金共振的多重驱动下,港股医药的行情或才刚刚开始。

很厉害哦,全文都看完了呢!顺手【点赞】【在看】,钱包跟着膨胀!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财商侠客行|出品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