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中报背后的三重信号:态度、底气和锐气
时间:2025年09月07日 19:11:23 浏览:次
[摘要] 当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挑战时,一家浙江城商行却逆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资产突破3.47万亿元,营业收入371.60亿元,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正文
2025年09月07日 19:11:23
如何在息差普遍收窄的行业背景下实现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双增长?宁波银行用一份可能超出市场预期的中报答卷,揭示了城商行突围的三大关键要素。
当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挑战时,一家浙江城商行却逆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资产突破3.47万亿元,营业收入371.60亿元,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宁波银行(002142.SZ)2025年半年度报告向市场传递出三个鲜明信号——以客户为中心的态度、以风控为根基的底气、以创新为驱动的锐气,共同构筑了这家“全球百强银行”高质量增长的护城河。
态度:分红破纪录+首次中期派现,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
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
宁波银行再次用大手笔分红回应市场期待:继2024年度分红59.43亿元创历史新高后,2025年中期再度推出每10股派现3元(含税)的方案,合计派发19.81亿元。这不仅是一次分红,更是“真心对客户好”经营理念的切实体现。
中期分红是宁波银行上市以来的首次尝试,这一举措背后,折射出公司充沛的现金流和高水平的治理透明度。分红总额占净利润比例达13.41%,延续了该行连续多年高比例回馈股东的一贯做法。
纵观A股市场,能够持续保持高分红比例且首次试行中期分红的银行屈指可数,宁波银行此举彰显了其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
市场用脚投票给出积极回应。截至2025年8月末,宁波银行股价年内涨幅达20.55%,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六,成为少数几家涨幅超过20%的银行之一。稳定且可持续的分红政策不仅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更推动了市值稳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从更深层次看,宁波银行的分红策略体现了其成熟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该行明确表示,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机制是传递经营信心、夯实市场投资基础的重要举措。此次中期分红,正是积极响应这一导向,以实际行动践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助力构建更加成熟、理性的资本市场生态。
底气:资产规模增长超11%,“经营风险”的能力是核心支撑
资产规模3.47万亿元、存款增长13.07%、贷款增长13.36%——这些数字背后,是宁波银行“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理念在持续发挥作用。看向细节,宁波银行并非靠规模扩张取胜,而是靠资产质量与风控体系站稳市场。
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76%的低位,连续18年低于1%,拨备覆盖率高达374.16%,资本充足率15.21%,一级资本充足率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这种稳健表现的背后,是宁波银行多年来构建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该行坚持实施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不断升级风险监测体系,强化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国投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不良生成率(年化)为0.94%。
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基点,较一季度下降14个基点,不良生成速度持续下行。这表明该行不仅在静态资产质量上表现优异,在动态风险控制方面也同样出色。
人才队伍成为风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宁波银行不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依托知识库、知识图谱、员工带教等载体,完善员工分层训练和专业培育机制,推动前中后台、总分支行形成专业专注的员工队伍。
该行坚持“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风控理念,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坚持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
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深植于企业文化的风控意识,确保了宁波银行能够专业专注于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锐气:非息收入占比突破30%,五大布局塑造新动能
在传统息差业务增长放缓的行业背景下,宁波银行展现出难得的创新锐气:非利息收入占比突破30%大关,达到30.77%,多元利润中心协同发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全面布局——这不仅是对政策的响应,更是前瞻性的战略转型。
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14.3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从年初的27.97%提升至30.77%,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2.26%。这一结构性变化标志着宁波银行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即,从传统息差驱动、向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
盈利结构优化的背后,是精心打造的多元化利润中心格局。公司本体9大利润中心与子公司4大利润中心协同推进,形成强大的业务合力。2025年上半年,四家子公司合计盈利23.59亿元,对宁波银行整体净利润的贡献持续上升。其中,永赢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80.20%,永赢金租增长16.56%,宁银消金增长26.26%。
看向细节,宁波银行将国家“五篇大文章”战略深度融入自身发展脉络,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执行力。在科技金融领域,设立一级部门科技金融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绿色金融方面,贷款余额688.14亿元,较年初增加182.70亿元;普惠金融领域,小微贷款余额2,143.43亿元;养老金融方面,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73%;数字金融领域,焕新升级多款产品,打造全服务体系。
结语
宁波银行的中报业绩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优秀城商行的差异化打法:深耕区域、多元盈利、严格风控、战略前瞻。
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时代,宁波银行凭借其清晰的市场定位——聚焦“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中间地带,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实现了质量、效益、规模的协调发展。其多元利润中心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对息差的过度依赖,通过子公司协同和价值链延伸,构建了更加稳健的盈利结构。
尤为难得的是,宁波银行将风控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用连续18年不良率低于1%的纪录证明了其风险经营的能力。这种稳健经营、风险可控的发展模式,为整个城商行群体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随着银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宁波银行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国家战略与自身特色相结合,将客户需求与经营实际相对接,将风险控制与业务创新相统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