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裁”,怎么看?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1:26:41 浏览:

[摘要] 正文: 大家好啊,正愁没活干呢,懂王又给我们送大礼了。

正文

2025年09月11日 11:26:41

正文:

大家好啊,正愁没活干呢,懂王又给我们送大礼了。

昨天,《纽约时报》报到了,懂王正在考虑的对中国药品采取“严厉限制”。

具体措施包括:

1)建议将对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购买药品许可的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包括要求这些许可交易接受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评估,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审查。

2)要求美国FDA对中国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对提交中国试验数据的公司征收更高的监管费用,不鼓励制药企业依赖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

简单地说就是:1)以后BD出海要受限了;2)我们在FDA的做的临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3)我们的临床数据FDA将不再认可,需要重新做临床。

其实给我的感受和之前的《生物法案》并无二致,共同点都是人为切断中美生物医药领域的经济活动,幻象能够维持美生物医药的领导地位。

现在《生物法案》的影响已经完全被证伪了,事实证明,《法案》的针对对象药明系的业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底层逻辑在哪?

其原因就在于,以药明系为首的中国CXO在成本和效率两个维度上已经做到全球之最,你美国药企不跟我合作的结果就是,成本升高、研发周期拉长,长期将损害美国药企的总和竞争力,这是美国药企无法承受的。

所以,当你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今天的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

美国药企为什么要大量地从我们这里BD,原因无非是我们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成本和效率两个维度上已经做到全球之最,你不买我的药,那你就将面临成本升高、研发周期拉长的后沟,长期将损害美国药企的总和竞争力,这是美国药企无法承受的。

其次,限制中国药企在美FDA,本质上也在限制更优质的药物进入美国,长期将危害美国全球第一创新药市场的地位,阻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将损害美国民众的福祉。这是美国药企和社会无法承受的。

最后,不认可中国的临床数据,这其实不光限制中国药企,也限制美国药企,比如美国药企从中国BD了一款二期临床的药,那么,这个药到美国后又得把之前的一二期临床再做一遍,无形中增加了美国药企的研发成本、拉长了研发进度,这也是美国药企不能承受的。

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当你看清底层逻辑之后,就会知道,这样的法案最终其效果都是形同虚设,无法阻拦中美生物医药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退一万步讲,即便以上限制措施全部落地,我们也不怕,因为长期看我们的生物医药发展将超越美国,这在新能源车上已经应验,AI和芯片也正走在超越的路上。

所以,今天的下跌,其实是又一次上车的良机,大家应该把握住机会,而不是作鸟兽散。

如果你不清楚该如何布局,也欢迎加入圈子获得我们的帮助。(点击加入)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保持一颗平常心,坐看风云变幻,我们顶峰相见!

最后温馨提示,请各位粉丝帮忙点赞、转发,请新来的朋友关注,支持我们输出更好的内容,希望提高投资能力的朋友欢迎加入我们的圈子支持我们(点击加入)。

以下为市场评估表: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