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荒”视角解析“内卷”深层逻辑与投资启示
时间:2025年09月13日 05:57:14 浏览:次
[摘要] 本文从“资产荒”核心维度切入,剖析企业、政府、居民三部门“内卷”行为的底层动因,结合宏观数据与产业趋势,提炼对投资决策的专业化启示,为应对“内卷”提供逻辑支撑与方向指引。
正文
2025年09月13日 05:57:14

一、“内卷”的核心诱因:资产荒下的投资回报率下行
“资产荒”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具体表现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双重承压,最终催生各经济主体的“内卷”行为。
- 资本市场特征:无风险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2025年4月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1.55%(创有记录以来最低),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争相配置低风险、低收益资产,形成资产配置“内卷”。
- 实体经济表现:企业层面“资产荒”体现为毛利率下滑与低效竞争。2022-2024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从5.35%降至4.63%,2025年前5个月进一步跌至4.25%;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从2022年107元降至2025年前5个月85.2元,资产运营效率持续恶化。
二、企业“内卷”的传导逻辑:供大于求下的囚徒困境
企业“内卷式竞争”并非主动选择,而是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错配下的被动求生,具体呈现三大特征:
1. 价格竞争加剧:企业“以价换量”导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2022-2024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3%升至6.1%,但PPI自2022年10月起连续33个月同比负增长;以2023年1月为基数,2024年9月末我国货物出口价格指数跌幅达15%,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出口端“价格内卷”显著。
2. 产业链压力转移:核心企业通过“卷账期”“压库存”转嫁成本,2022-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平均账款回收期从54天拉长至71.7天,产成品周转天数从19.5天增至23.2天,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渠道资金压力陡增。
3. 产能过剩根源:2021年起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整体投资(2021-2024年增速差分别为8.6、4、3.5、6个百分点),且以新建投资为主(2021-2023年新建投资同比增速15.1%、21.2%、13.48%),叠加地方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同质化引导,光伏电池、锂电池、新能源车等领域产能超全球需求总和,2022-2024年产量年均增速均超40%,进一步加剧供大于求矛盾。
三、政府与居民部门的“内卷”映射:行为逻辑与数据佐证
1. 政府部门:政绩考核驱动的投资偏好
地方政府受GDP考核导向影响,倾向于通过投资(快变量)拉动经济,而非消费(慢变量)。在债务压力制约基建投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将重心转向制造业(尤其新兴产业),通过财政(2023年招商引资支出344.72亿元,同比增19.5%)、金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一度超40%)政策加码,导致土地低价出让、税收返还等资源错配现象,间接助推产能过剩与“内卷”。
2. 居民部门:收入预期与资产负债表约束下的储蓄倾向
居民“多存少花”行为加剧需求端“内卷”,核心源于三大因素:
- 收入增速放缓:2022-2024年城镇非私营/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从6.7%/3.8%降至2.8%/1.7%,收入增长动能减弱。
- 预期信心不足:消费者收入预期信心指数从2019年124.95降至2024年95.42,低于荣枯线,预防性储蓄需求上升。
- 资产价格承压: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自2022年4月起持续同比负增长,而家庭资产中约60%集中于房地产,资产缩水进一步抑制消费。
- 结构性矛盾: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前20%群体占比45.5%,60%中等及以下收入者占比仅30%,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占比低,制约整体消费能力;截至2025年6月,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超162万亿元,存贷比达1.93,风险偏好低迷,资金向无风险资产集中。
四、“反内卷”的路径与投资启示: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转向
1. “反内卷”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差异
十年前供给侧改革聚焦“去产能、去库存”,解决供给“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当前“反内卷”需兼顾供给端优化与需求端激活,核心是畅通内循环、平衡供需,具体政策方向包括:规范政府采购与招商引资、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等。
2. 专业化投资启示
- 规避过剩产能领域:对光伏电池、锂电池、新能源车等产能超全球需求的行业,需警惕价格战与产能出清风险,优先选择具备技术壁垒、海外市场拓展能力的头部企业(如海尔智家2024年海外营收增长近8倍,美的海外占比达51.52%)。
- 布局需求修复主线:关注与居民消费升级、体验消费相关的领域,如优质家电、智慧家庭(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中国品牌占3席)、服务消费等,把握收入预期改善与消费信心回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 聚焦高效资产配置:在“资产荒”背景下,规避低效率、高负债的制造业企业,转向高股息、现金流稳定的优质资产,或布局助力“反内卷”的政策受益领域(如统一大市场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相关物流、跨境服务企业)。
- 长期关注结构性改革红利:随着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改善,需跟踪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进度,提前布局符合内循环逻辑的细分赛道,避免陷入产能过剩与“内卷”的低效资产。
综上,“内卷”的本质是资产荒下供需错配的外在表现,“反内卷”需从供给端去低效产能、需求端提消费能力双管齐下,而投资决策需紧扣这一逻辑,规避风险、把握结构性机会。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