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坚持逆周期布局的,今年都怎么样了?

时间:2025年10月11日 16:11:04 浏览:

[摘要] 公募基金应该往哪里去?

正文

2025年10月11日 16:11:04

“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古希腊寓言中,狐狸应对挑战,总是诡计百出;而刺猬很简单,只用一个核心策略(蜷缩成刺球),就能频频化解危机。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将其总结为“刺猬理论”:

面对复杂环境,像刺猬一样,聚焦于核心优势,专注而坚定,反而能穿越周期。

这一理论,在今年A股市场中得到了生动的验证。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资产迎来全面重估,那些在市场底部坚持深耕、敢于逆周期布局的“刺猬”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反攻时刻。

国泰海通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165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为25.93%;

在最近三年的市场长跑中,超9成的公司取得了正收益,收益率均值为21.51%。

在这场业绩大反攻中,华夏基金更是频频霸榜,实现了全系列、多战线的集体突破。

主动权益阵营:102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市场(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8%),19只年内大涨超50%,华夏数字产业混合A年内收益**,大幅领跑。(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被动指数方阵:35只基金年内涨幅超50%,各个赛道板块均有领跑选手,恒生医药ETF年内收益**,黄金股ETF和5G通信ETF均大涨86%,人工智能AIETF年内回报达到69%,创业板ETF华夏和科创50ETF年内涨幅超过50%。(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被动指数包括ETF,指数型股票基金、QDII股票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固收+”领域:及时捕捉股市上涨收益,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A年内回报达到33%,87%的产品在三季度创净值新高。(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固收+”系列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只统计A份额)

FOF系列:31只产品年内全部正收益,半数以上年内收益超过10%,其中华夏聚盈优选三个月FOF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4%,华夏养老2060五年FOF今年以来上涨27%。(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只统计A份额)

全系列业绩大爆发背后,华夏基金究竟藏了什么大招?

01 逆周期布局

2024年2月5日,上证指数定格在了2635点。彼时的A股市场,弥漫着绝望的气息,没人想到,这个点位,竟是A股长达三年调整的最终底部。

就在市场陷入整体迷茫时,时任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发表了一篇新年致辞,里面提到了5个字:逆周期布局。

这5个字,看似简单,却成了华夏基金接下来一年里最坚定的行动指南。

要知道,2024年的A股,堪称基金发行的寒冬,多数机构选择收缩战线、观望等待。但华夏基金却反其道而行之,凭借“逆周期布局”的思维,这一年,他们一口气推出48只新基金,其中35只是指数基金,且绝大多数是聚焦权益市场的ETF。

这不是盲目冒进,而是来自专业投资者的判断和勇气。

果不其然,截至今年9月30日,这批在市场底部逆势推出的指数基金,交出了一份惊艳的成绩单:

成立以来平均收益达到45%,收益中位数高达50%!

也就是说,那些敢于在底部跟着华夏基金布局的投资者,仅凭被动投资,就轻松打捞到了底部廉价的筹码,尝到了市场反弹的“头啖汤”。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更重要的是,华夏基金在ETF上的布局,不是纯粹的“被动跟随”,而是藏着极强的主动投研思维。

他们率先在行业内搭建起“资产谱系”,就像打造了一座资产管理行业的乐高工厂,根据不同市场、不同细分领域的特征,拆分出颗粒度越来越小的资产类别,把这些类别变成一个“基础积木”;再结合市场时机、产业趋势、行业和主题路线,判断“什么时候该生产哪块积木”“怎么组合这些积木才能契合趋势”,最终一点点完善整个资产拼图。

这种主动赋能被动的逻辑,让华夏基金的ETF布局及时跟上了时代的风口。

目前,华夏基金在管的ETF产品已经突破110只,覆盖范围堪称全市场无死角。今年前三季度,凡是表现强势的行业和赛道,几乎都能看到华夏ETF的身影。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比如今年爆火的创新药赛道,恒生医药ETF大涨101%,直接**。

科技赛道里,5G通信ETF大涨86%,人工智能AIETF大涨近69%,游戏ETF、新能源车ETF、半导体材料ETF、芯片ETF涨幅均超过50%。

就连今年的黄金和商品的大牛市,华夏基金也早有布局,黄金股ETF年内大涨86%,有色金属ETF基金大涨69%,黄金ETF华夏大涨41%。

更值得关注的是宽基ETF领域的“统治力”。

从覆盖全市场的沪深300ETF华夏、A500ETF基金,到成长性更强的科创50ETF、创业板ETF华夏,再到布局海外市场的恒生ETF、纳斯达克ETF、标普ETF,华夏系宽基ETF几乎覆盖了大部分核心市场。

目前,已有8只华夏宽基ETF规模超百亿元。其中沪深300ETF华夏的规模达到2281亿元,上证50ETF规模达到1805亿元,这样的规模体量,足以证明市场对其ETF管理能力的认可。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02 坚定做多权益

在主动权益投资最困难的时刻,华夏基金也始终攥紧“做多权益”的方向盘,坚守“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在市场底部持续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前瞻性的布局。

等到今年市场反弹的潮水涌来,这份坚持终于有了答案:华夏基金的主动权益阵营,呈现领跑姿态,超额收益相当显著。

我们统计了几组数据,很能说明华夏主动权益阵营的战斗力。

1️⃣ 102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大盘(沪深300指数年内上涨18%),创造阿尔法的实力相当在线;

2️⃣ 19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涨幅超50%,“尖子生”扎堆出现;

3️⃣ 65只主动权益基金在三季度创净值新高,让底部坚守的投资者获得感满满。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其中,华夏数字产业混合A是今年市场中的“**基”,年内回报达到105%。

这只基金本身就是华夏基金2024年“逆周期布局”的产物,基金经理屠环宇在前沿科技投资领域造诣颇深,精准把握住了过去一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爆发,并通过节奏化的布局平衡风险与收益,超额收益显著。

顾鑫峰管理的华夏北交所创新和华夏成长精选是今年的霸榜基金,两只基金年内回报分别达到91%和86%。高弹性的业绩背后,实际上是顾鑫峰“做多权益”的充足底气。

在基金中报中,顾鑫峰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流动性拐点、产业周期拐点和信心拐点,共同构筑了牛市的基石”,“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过去三五年的涨幅,我们都严重滞后。压久了的弹簧,终有释放的一天”。

在底部坚守新兴成长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让顾鑫峰管理的基金在市场“弹簧”的强势反弹中率先受益。

巴菲特在《1994年致股东信》中写道,

即便已经意识到其不可预测性,却仍因经济或股票市场低迷的短期担忧,而放弃购买一个长期前景可预测的优秀企业的股票是愚蠢的。为什么要因为一个盲目的猜测,而放弃一个明智的决定呢?

华夏基金主动权益阵营在底部的坚守和布局,恰恰显示出了专业投资者的判断力与职业担当。

03 全天候资产配置思维

在周期的底部,华夏基金一边做“逆周期布局”“坚定做多权益”,一边悄悄搭起了另一套体系: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配置产品。

这些产品不追求成为某一波行情中最尖锐的矛,而是一种全天候的财富管理工具。在今年权益市场的爆发中,这些产品的配置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强化,整体数据相当亮眼。

“固收+”领域,87%的产品在三季度创了净值新高。(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固收+”系列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只统计A份额)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其中,华夏可转债增强年内回报达到33%。基金经理何家琪的打法就很“全天候”,他会通过宏观研判抓大方向,再做股债轮动把握机会。在今年这波行情中,他大幅加仓可转债,同时精准布局了电子、半导体这些高成长板块的机会,超额收益非常突出。

固收老将柳万军更是实力派担当。在2024年权益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他的出手可以说是“快狠准”,大幅提高权益和可转债仓位,精准布局科技赛道。今年行情反转,他管理的几只基金,包括华夏永康添福混合A、华夏双债债券A、华夏兴源稳健等,全都跟着吃到了大肉。

华夏基金的FOF系列也在今年显示出资产配置的优势,31只产品年内全部正收益,半数以上年内收益超过10%。(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只统计A份额)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

其中,华夏聚盈优选三个月FOF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4%,基金经理卢少强擅长挖掘黑马基金,今年以来的布局中,加入了不少小盘量化增强基金和科技成长赛道的产品,在FOF阵营中一直保持领跑态势。

04 结语:公募基金应该往哪里去?

2025年的市场反转,不妨看作是对长期主义的奖赏。

华夏基金的案例证明,复杂多变的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作为专业投资者,应该坚守专业的力量,聚焦核心优势,发挥长期资金的“压舱石”作用。

扎硬寨、打呆仗,才能够真正带领投资者穿越牛熊。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ND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