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融通基金李进的科研派打法亮了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20:36:37 浏览:次
[摘要] 持续强化发现“幸运”的能力
正文
2025年10月16日 20:36:37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不少小伙伴都慌了:
手里的持仓到底是砍还是加?
其实,调整期恰恰给了我们梳理持仓的好机会。
我最近花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主动权益选手,原因很简单,当前A股的估值修复走了一大半,之前闭眼赚贝塔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随着市场波动加大,投资会从贝塔驱动转向阿尔法博弈,主动权益的主战场已经开启。
从数据上也可以发现,自4月7日的那次大波动之后,有选股能力和组合管理思维的主动权益选手,反而跑到市场前面来了。
我们统计了今年以来回报前100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惊喜地发现,这里面藏着不少潜力值满满的黑马选手。(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统计范围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其中让我感到惊喜是挖掘到融通产业趋势臻选(A类009891 C类018495)的基金经理李进。
李进打动我的有三个地方:
1️⃣ 不押注单一行业的“科技+”投手,今年88%的回报靠的是“多维成长”。今年超高回报的背后,李进除了抓住人工智能这条科技主线,还布局了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产业嗅觉敏锐,是一种视野更广泛的成长。(注:截至2025年9月30日,融通产业趋势臻选今年以来的回报为88.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7.84%,基金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
2️⃣ **挖掘力UP,组合持仓中“**浓度”极高。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李进从研究员时期就是融通基金的“**挖掘机”,4年研究员期间每年都是研究部考核的前2,选股硬实力相当在线。
3️⃣ 清华电子博士出身的科研型选手,持续迭代的“学习型AI”。李进是清华电子专业博士,典型的学霸+科研型人才,不仅懂科技懂技术,学习能力更是爆棚,从组合演变中就能看出他的进化力十足。
现在的他,正处于投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发期”,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在快速迭代的成长赛道里,太重要了!
最近与李进交流,他的观点特别明确:
当前的市场是2015年的流动性叠加2019年的产业趋势,这是A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低估值扩张行情!目前行情还未到防御的时刻,科技是绝对的主线!
面对这轮不一样的科技股行情,李进的“科研型”打法究竟有什么优势?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维度,好好扒一扒他的投资逻辑。
01 科研思维赋能成长股投资:一套可复制的“**算法”
李进喜欢有变化的东西。
他在大学最早读的是临床医学,但学医的过程太枯燥单调,为了转到更喜欢的电子专业,他硬是拼到了年级前2%,后来还保送清华,一路读到工科博士,主导研发了国内首款带宽超过100G的光电芯片。
然而,在海外的学术交流让他意识到,所在的科研方向偏工程应用,很难在学术圈产生重大影响。他想做点更有新意的事情。
于是他接触到了股票市场。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领域。
李进发现,运用科研思维,也能在这些变化中发现规律,做出较好的预测。
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2017年,李进因为研究成果突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毕业后加入融通基金担任电子行业研究员。
做科研的人,习惯刨根问底,不断寻找数据和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李进发现,这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方法论,在投资上完全适用。看到一家有潜力的公司,发现机会、提出猜想、寻找证据、不断验证,一步步接近本质,投资中科学的重要性远大于艺术。从历史上的大**来看,股价最终都是由业绩驱动的,是由产业发展和公司成长决定,这是通过研究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
带着做实验的思维,李进在研究中更喜欢“找变量”。
2018年电子行业暴跌,李进通过产业链调研,挖到一家以通讯PCB为主的企业,发现它的订单在5G基站建设需求的拉动下正在大幅增加;
在2018年年底调研苹果产业链龙头企业,看到了公司生产线的非线性增长,果断给出了比当时市场高出一倍的盈利预测,之后苹果无线耳机供应商业绩大爆发。
融通基金也在这批重仓股上赚取了丰厚的回报。
这套“科研派”的打法,让他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在研究部考核排名第一,2021年研究部考核排名第二。
科研背景赋予他的另一项优势是,对新技术新事物极其敏感,敢于在假设被初步证实时果断出击。
2023年3月,他正式担任融通产业趋势臻选的基金经理,第一件关注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
当时不少人还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存有怀疑,但李进敏锐地感觉到,人工智能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可能会产生比互联网更大的影响。
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ChatGPT展现出来的用户数据。
“从未有一个产品的用户数量能够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从0到1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大胆想象之后,是小心求证。
他从2023年初就开始密集进行产业链调研,发现光模块等的环节“每周都在爆单”,这印证了他的想法,也确认了投资方向!
他在2023年一季报里面也写到了这一现象:
“全球出现科技共振,且科技巨头都不希望自己的原有业务被颠覆,在算力投入方面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我们能看到一些企业不断给供应商追加订单,随之而来的会是业绩的爆发,这类机会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光模块、算力芯片、数据中心等硬件环节。”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查阅2023年中报,会发现,这波人工智能的热门股,“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纪连海”(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有5只早在2023年二季度,就已经进入了融通产业趋势臻选的前十大持仓。(个股信息仅用于举例说明历史过往情况,不代表当前表现,也不代表未来业绩)
那年上半年市场整体下跌,但凭着对人工智能赛道的果断布局,融通产业趋势臻选的净值逆势上涨了19.66%。(数据来自基金2023年中报,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0.49%)
从科研走向投资的过程中,李进阅读的最多的是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在这本书里,费雪引用了英国剧作家吉尔伯特的一句诗句,
“花儿在春天盛开,可是它跟春天本身却毫无关系。”
费雪想说的是,买入某只股票的决策,跟它过去几年是否已经出现上涨的情况根本没什么关系。真正与投资决策有关的是近年来公司的各项业务是否得到足够的改善,或者将来会发生足够的改善。
这也是李进在成长股研究中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超级**都是“非线性成长”的,其爆发力会超越大多数人的想象,对于这样的大**,有可能介入的时候已经涨了很多,比如巴菲特买苹果的时候,当时它已经涨了100倍,但这并不妨碍巴菲特继续在苹果的成长上赚到大钱。
认知是逐渐加深的过程,赚理解能见度范围内的钱:重要的是清空自己的成见去理解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投资的关键,在于判断企业未来的价值潜力。长期来看,每个行业只有极少数有独特优势的公司能跑出来,因此,要重点关注的是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李进的投资框架中,第一步就是寻找具有时代感的产业趋势。
他认为,巨大的投资收益将来自于需求大幅扩张、社会效率阶段性缺失的方向,这些都是产生大**的源泉。
第二步,聚焦于头部公司。
它们往往都是产业链绕不开、优势显而易见、业务具有壁垒的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受益于产业的发展。
在个股研究框架中,李进特别注重空间、业绩兑现度、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和估值几个维度。
在他看来,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由极少数企业推动的,研究重要行业中的核心个股,是性价比最高的事情,也是最该花精力的地方。
02 学霸基因助力产业拓圈:成长股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大经济学家索洛曾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
我们至今没有完全搞明白,长颈鹿是怎么把血液输送到那么高的脑袋里的,但你不能因为没搞明白,就不承认长颈鹿有个长脖子。
这种保持开放的科研思维,也是李进的一个重要投资心法。
面对新产业、新机会,李进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急于否定。
“如果一开始就否定,通常会错过大机会。”
真正的挑战应该是能否全力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先去识别和理解主线、然后共情主线,最后判断主线能达到的高度。
正是这种“未知全貌、勿下结论”的求知欲,推动他从一名电子行业研究员,迅速拓展到TMT、人工智能、新能源,再到创新药、新消费等领域,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赛道选手”到“多维成长投资者”的转型。
如何实现有效的拓圈?李进有自己的三条路径。
1️⃣ 沉浸式调研,赢取信息优势
李进受费雪的影响比较大,相信通过“产业链调研”和“专家访谈”能拼凑出行业的真实图景。
费雪曾经说过,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信息,“我们就能把点连成面,从而得到某个行业中每家公司相对优劣势的准确图景,这真是令人惊讶。”
这也是李进从入行就坚持下来的研究方法。
在他看来,勤奋比聪明重要、客观数据比主观逻辑重要。面对科技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迭代,只有依赖深度的产业研究和勤奋的动态跟踪,才能对产业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把握。
2019年,华为被美国制裁,半导体还没大火他就天天扎在产业链里,跟晶圆厂聊产能,跟经销商问订单,跟产业专家聊数据,最后抓准了随后两年国产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的机会。
今年5月份,深圳下着暴雨,他为了去一家惠州的PCB公司调研,独自开了两小时车。结果这趟没白跑,公司正在紧急扩产能,客户订单需求极为紧迫。他马上意识到,算力爆发在即,之后果断调仓(翻阅对比融通产业趋势臻选2025年的一季报与二季报前十大重仓股信息可知),二季度就踩中了AI算力的上涨行情。
2️⃣ 生活式发现,敏锐感知时代变化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分享过,让自己赚到大钱的大**中,有一些其实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比如通过妻子的购物偏好发现了一家丝袜公司。
李进也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种“惊喜”。
2023年,他发现妻子和同事都开始抛弃大牌,使用胶原蛋白成分的化妆品。好奇之下一查数据,李进发现,原来这类产品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有些公司的增长速度比科技股还猛!他顺藤摸瓜,开始研究新型化妆品、高端洗护和医美,成功切入新消费领域(翻阅融通产业趋势臻选2023年四季报可知)。
当年更有意思的一件事,一个同事突然瘦了一圈,他好奇追问,才知道对方在用司美格鲁肽。他由此深入研究,发现创新药行业正处在爆发早中期,于是快速将其纳入了布局范围。
3️⃣ 框架式整合,绘制投资的“全域地图”
当认知覆盖多个产业后,就能搭建起“跨产业认知框架”。这也给李进的投资带来了两个维度的提升:
相互印证:不同产业的知识能互为参考,提供更多投资线索。
规避风险:通过对比不同资产的产业周期位置和估值,可以避免对单一行业盲目乐观,帮助在市场出现极端情绪时保持理性。
这就好比玩游戏时,你不再只是在一个版块里埋头苦干,而是可以随时打开“全域地图”,看清全貌,更准确地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
可以发现,李进快速拓圈的背后,是扎实的投研体系、永不枯竭的好奇心,以及“不轻易下结论”的开放心态。这不是行业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一套高效的跨行业研究体系,让李进在成长股投资的海域中,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地图。
03 组合思维完善投资拼图:成长股基金经理如何穿越周期?
李进也吃过亏。
通过翻阅融通产业趋势臻选2023年2-4季报可知,他重仓了人工智能,基金的锐度拉满,净值和排名一度冲得很快。但随着市场情绪的短暂退潮,基金净值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这让李进意识到,组合管理不能只进攻不防守,在追求绝对收益的过程中,做好资产的平衡和回撤控制同样很重要。
于是,他很快对投资框架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打造一个既均衡又集中的组合系统。
他将组合里的资产分为两类,构建出投资的“双引擎”。
一类是景气成长,聚焦医药、消费、科技和新能源等四大方向,任务是提供弹性和超额回报。
一类是价值成长,包括互联网龙头,以及一些竞争格局稳定、盈利确定性高的低估值企业。这类资产的角色是压舱石,提供确定性和抗波动能力。
并且,这个组合不是静态的,而是根据市场的水温和宏观周期位置,动态调整引擎的推动力。
当市场进入阶段性亢奋,景气资产估值出现较大泡沫时,李进就会降低泡沫资产的比例,增加价值成长部分的持仓,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偏向红利类防御性资产;而一旦发现某个产业性价比突出,李进也会通过阶段性集中,力求享受产业快速爆发的红利。
复盘融通产业趋势臻选近一年的操作,可以明显看到李进对组合策略思维的应用。
去年四季度,他观察到人工智能算力的基建出现阶段性减弱,便果断降低了组合中的算力仓位,并加大对景气度迅速提升的新消费行业的布局。这让他在一季度AI板块大跌时,保持了净值的相对稳定。
而到了今年二季度,李进看到算力产业端景气度正在迅速回升,于是又将消费仓位换回算力,精准抓住了AI的这波大幅上涨。(以上信息整理自基金定期报告以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调整变化。)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融通产业趋势臻选(A类009891 C类018495)年内涨幅达到88%,成为今年市场中表现犀利的主动权益基金之一(同期沪深300指数为+17.94%,同期创业板指数+51.20%)。
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李进认为,这轮行情是2015年的流动性叠加2019年的产业趋势,是A股前所未有的一轮低估值扩张行情。目前估值修复已经回到合理阶段,短期震荡调整是健康的消化过程,大概率并不改变市场中长期上涨的趋势。
在基金2025年中报中,他也明确表示,“目前不会选择高股息或者稳定防御类的资产,当前时点A市场有足够多的成长股机会而且估值很低,是应该乐观积极的时刻而不是防御”,重点看好人工智能、新消费、互联网和创新药这几个方向的机会。
04 结语:幸运也可以复制吗?
投资大师费雪曾将高增长公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幸运而得以可能的”,第二类是“因为有能力而幸运的”。
我觉得,我们选基金也是一样的。一类,是依赖市场贝塔;另一类,是主动发现贝塔,从中获取超额收益。
李进显然属于后者。开放式思维让他更早发现产业趋势,“科研派算法”让他持续识别大**,学习型投研模式让他不断进化迭代,跟上时代的趋势和变化。
他的高收益背后,不仅是选择了对的贝塔的“幸运”,更是一种持续强化的发现“幸运”的能力。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