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线与中长线(各有千秋)

时间:2015年12月12日 16:58:41 浏览:

[摘要] 之前的文章几乎都是关于超短线的讲述。每日财经早餐、每日复盘、每日擒龙头也都是针对超短线操作所做的功课,自己在超短实战了5年,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交易体系。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超短是不适合的,也是做不好的。尤其是打板,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超短线与中长线各有千秋,做好了收益都是惊人的。浅谈我的中长线是如何做的。

正文

2015年12月12日 16:58:41

简论中长线

一、关于超短

之前的文章几乎都是关于超短线的讲述。每日财经早餐、每日复盘、每日擒龙头也都是针对超短线操作所做的功课,自己在超短实战了5年,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交易体系。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超短是不适合的,也是做不好的。尤其是打板,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所以,没有精力盯盘、对A股28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面不熟悉的投资者,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中长线吧,不要只看到我超短吃肉,我超短也会被闷打,只不过我风险控制的比较好,下手狠,割肉不留情。做超短之前,先问问自己割肉下得去手吗?再者,我不贪心,超短我跑的快。就算赚1个点,我也是会走的。总比风险来了亏损出局要好吧。这样的案例还少么???赚钱了不出,非要等到亏损了再割肉出局???你说你是不是傻?可长点心吧。再者,风险和收益是永成正比的。超短可以5天赚50个点,也可以一天亏20个点,做超短前,请先问问自己,在享受利润的同时是否能承担亏损的风险。股市没有绝对和一定的事情,只有大概率的事件。

二、再论中长

我自己的账号,有做超短的,有做中长线的,不同种类的账号所执行的策略是不同的。比如超短线,就是快进快出,建仓斩仓绝不含糊。而中长线,则是找准时机、看准趋势、选好标的,在低位分批逢低布局,建好仓之后几乎便不再查看账号,一颗平常心,耐心等待,到止盈位主动止盈,若遇到风险便主动止损,就是这样。做中长线其实很简单。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1、选时。有一种说法叫选股不如选时。

因为我们买股票,肯定是希望买到的股票未来会涨。介入时间选得好,就算股票选得差一些,也会有赚,只不过是赚得少些罢了。但介入时机不对,就算这个股票再好(业绩、概念、利好、题材等等),买了也可能不会涨,甚至还会被套牢。正所谓好的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所以选择买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好的买点介入,不仅不会遭套,甚至可坐享被抬轿之乐。

2、看势。顺势昌,逆势亡。

趋势的力量是强大的,与趋势作对是自作孽不可活的。股灾1.0、股灾2.0便是最好的证明。顺势而为,就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就像逆水行舟,艰难险阻。很多时候,一个人做成了大事,并不完全是这个人的本事大、命好,更多的是此人顺应了大势,大大增加了成功的概率。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反观哪些怀才不遇的人,不是没有本事,而是没有把握住这个趋势,逆势而动,于是就算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所以,你改变不了世界,只有改变自己,你让世界适应你,只会头破血流,你主动适应世界,才会顺水顺风。

3、猎股。选对个股,坐享利润加速度。

在选对时看准势之后,下一重要的步骤就算选股。猎对了个股,会让你的利润有个加速度。同样的大盘指数行情下,为何有些个股能在一月只之内涨1倍甚至更多,而另一些个股则是卧倒不动,无论大盘缘何大涨,他却岿然不动,无动于衷。所以选择标的个股也是很重要的。

三、实战经验

如何选时、看势、猎股?

这个话题比较难讲。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且这个对投资者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持续完善中。希望未来有机会再分享我的阶段研究心得。先简单说一下我之前是怎么选择的吧。

依然是消息面、技术面、资金面、情绪面的结合。

中长线布局的机会是比较少的,需要耐心等待,有时候1-2年才有一次难得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出现,上车后就别轻易下车,争取吃完一波行情。中长线来回的调仓换股是不可取的,往往最终结果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选定一只个股,只要有足够强大的买入逻辑,那就给予买入个股足够强的信心和耐心,不到止盈位不出,不涨不卖,除非碰上风险主动减仓或者止损。

1、消息面看什么?

主要看宏观消息、行业新闻、个股资讯。这也是我财经早餐每日必有的内容。

我们A股向来是政策市,宏观的政策性消息对股市影响是很大的。譬如降准降息、每月的各种经济数据等等。也有听说很多人都是跟着新闻联播来炒股的,我看也不无道理。毕竟政策面的驱动对于一些行业的业绩是大有裨益和预期的,就如之前爆炒过的充电桩题材。个股的突发利好往往也是一个公司股价暴涨的催化剂,所以个股的资讯同样也需要重视。九月份我去抄底也是有在消息面上获得了很大的确定性。救市政策密集出台,频出利好,当时的政策上是不允许股市下跌的,在跌就出系统性危险了,那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我就去大胆干了。同时根据历史经验,往往市场底都是出现在政策底之后的。所以九月份我就对中线账号进行了布局。

2、技术面怎么分析?

三方面:大盘、板块、个股。

先分析大盘的点位,是阶段低位,还是阶段高位,量能运行的如何,近期的资金流是怎样的,是持续流入的还是流出的,这些细节都是需要去关注的,往往也体现了主力的动向,通过每日持续的对这些要点的去分析和总结,久而久之你会提高胜率。不同的位置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就如9月、10月份,大盘处在相对低位,且成交量大幅萎缩,可以这么说,已经止跌了,跌不动了,9月份一整月的震荡也是清洗浮筹,洗掉那些不坚定的投机分子。从板块以及个股来看,9月份很多个股都回到了2000点以下的水平,严重超跌,同时很多个股更是被恐慌盘杀的明显低估,若布局的话,获利概率是很大的。同时当时大盘是超跌,而超跌必有反弹,技术面更是存在修复的需要,所以从技术面的角度,九月也非常符合建仓的原则。

而十月我是看多的,也在摩尔金融开篇文章写到10月当是丰收的季节。并给出了当时重点关注的板块(互联网+、智能医疗、工业4.0),为何关注这几个题材?第一、相信科技,相信未来。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而一些新型的技术和应用是可以大大促进社会进步,市场也会对其予以认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技术形态来看,超跌。跌的太多了。很多个股从历史高位杀到了原来股价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甚至更多。而超跌之后必有反弹。所以选股时,优先选择股价弹性区间大的,优先选择股性活跃的,优先选择估值合理的,优先选择概念叠加多的。比如九月份我布局的中线股九安医疗就是一个较好的标的,当然运气也不错,在11月便作为龙头随健康中国概念迎来主升浪,2个月收获了近2倍的涨幅。

而到了11月、乃至12月,我多次在摩尔提醒风险,提醒大家控制仓位,自己也按照测量进行了逐步减仓,则是因为很多个股短期涨幅过大,有调整的需要。国家不再允许股市暴涨暴跌,会产生风险,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面对以创指为首的疯狂超跌反弹,国家必须要给他降降温。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1月份政策面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PO重启、金融反腐、打击内幕交易、操作股价等等。短期来看这都是降温的信号。而近期大盘的走势,从侧面也验证了上层的想法。

3、资金面与情绪面。

这两个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看。资金面主要关注板块与个股的资金流状况。密切留意近期哪些板块资金进入的多,哪些出逃的多,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因为资金就代表了主力的态度,是最直观的指标也是最靠谱的指标,他进攻一个板块说明他看好,他出逃说明他不好,非常简单,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比关注资金流这个指标来的实在。这也是我一直要求大家密切关注资金流的原因之一。再说情绪。情绪这个东西很虚,但是千万不要小看情绪面的作用。同样可以疯狂的助涨助跌。情绪面可以催生连续涨停的妖股(特力A、潜能恒信等等),也可以产生连续跌停的衰股。情绪面对于股价的涨跌是放大的。所以好多个股涨起来是越长越高,跌起来更是刹不住车,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四、小结

这就是我做中长线的经验。做中长线其实并不难,大道至简。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有信心。借用我一个做私募朋友的一句话:耐心是财富最好的朋友。

既然选择做中长线,就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享得了繁华。我看好的一只个股可以拿上2-3年,我也相信他会达到我的收益预期,第一源于我对公司的研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源于我还是比较有耐心的。我们家最有耐心的当属我姑父,2010年姑父开通了股票账户,问我买什么,源于对乐视的研究和自身与乐视的交集,我让姑父买了乐视网、朗玛信息,到现在,他老人家还拿着,而我,出得比他早多了。现在回头看看,乐视网、朗玛信息这几年翻了多少倍?

体系不是一天建成的,方法也不是一两天就学会的,需要你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时间的长期积累,我们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吃多了小心撑到,量变引起质变。在你未找到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时,说明你的努力还是不够。

希望大家都能尽早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以参考别人的,但是不要盲目跟随。打破自己的一套体系的代价是不菲的。你需要的更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并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多学习,多努力,没人能帮得了你,学到才是自己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天助自助者。若你天天求代码,抱着一颗赌博的心,迟早会被市场埋掉。再次提醒投资不是赌博,靠的是技巧、方法以及良好的心态。

一颗平常心,体会时、势、度、变。

一颗平常心,看大盘起落,看个股涨跌。

同时更希望大家的市值如芝麻开花---节节升高

无论大盘涨跌,菌与你同在

与君共勉!

包周大帖 12.14-12.18(打板实战+包周大帖)不适合打板玩法的慎入

http://moer.jiemian.com/articleDetails.htm?articleId=81253

相关文章:菌主超短线--擒龙八大法则

http://moer.jiemian.com/articleDetails.htm?articleId=53079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