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市场下,如何判断资金定价权的“交接点”?
时间:2018年05月03日 15:48:23 浏览:次
[摘要] 市场总在经历“轮回”,一种模式的泯灭,才能孕育另一种模式的降生。
正文
2018年05月03日 15:48:23
存量市场是个啥局面?“僧多馅少”。
留下的韭菜就这么多,想吃饺子的和尚可一点不少,全赶饭点之前抄镰刀,绝对不够割,最后一定是砸的屋倒墙塌,就像1月份那个“蓝筹牛”一样,都想抢收,落得个一地鸡毛。
市场再平衡的结果,只能是“一拨吃完,一拨再上”,谁也别太贪,彼此都留点后路。
即,每类资金主导市场定价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只有定价权在市场各方手里轮转起来,市场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
在这个轮转交接过程中,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监管那只“看得见的手”,是两只最为重要的推手,共同调节了资金定价权在各类资金中的分配。
市场调节,主要通过“成交占比”来实现。
存量之下,你赚的就是别人亏的,当“大部分”想赚钱的“钱”都挤到一个方向上,拿着筹码等着数钱的时候,一定是开始“亏钱”的时候。想涨就要换手,用新一笔交易给所有的老交易重新定价,能动的钱都变成筹码了,谁还能开启一笔新交易呢?
所以,大到品种,小到个股,都会有一个成交量的天花板。你能从总盘子里分到多少钱来玩自己的游戏,是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的,即不太可能超过某个占比。
监管调节,主要通过“力量均衡”来实现。
类似帝王心术,监管讲究市场力量彼此的制衡,从朝局稳定的角度,各路资金就是群臣,谁也不能单方面控制政局走向,只有这样,它才有超越一切市场力量的最终控制权。
比如,机构年初扎堆玩蓝筹,逼得游资只能干瞪眼,散户在中小创跌成狗,它就要想办法浇灭机构的热情,砸你个生活不能自理,给游资和散户一条活路;
再比如,去年上半年,游资和散户在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上玩的不亦乐乎,机构只能咽口水,没法践行价值投资的任务,它就会站出来控制游资的行为,查你个有理寸步难行,给机构们几个月喘息之机。
由于监管调节的人为特性,它会天然滞后于市场调节,换句话说,一定是一群和尚吃太饱了,把市场局部成交占比搞太高了,过热了,它才会站出来管管,而这种时候,恰恰也是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
所以,两种调节很容易在相近的时间内,彼此共振,把老资金主导的定价模式快速否定的同时,又会催生新资金主导的定价模式,即推动行情主导权力在不同资金之间的传递和转换。
下面,我们就用最近几个月以来的定价权转移,来大致梳理下,如何识别两种调节方式的共振点,来判断市场定价权的新老交替,规避老板块的风险,抓住新板块的机会。
讨论现在是否发生了定价权转移,就要先搞清楚上一轮定价权转移是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生的。
上一轮转移,是从机构的“趋势增强”交易模式,转移到中小游资的“弹性增强”交易模式,时间大概在今年2月中旬。
这是一次典型的双调节共振所触发的转移。
在1月底2月初,机构资金拥挤在各路蓝筹股上,中证100的成交量,最高占据了整个市场成交的38%,已经出现了成交占比过大,局部市场过热的苗头,市场本身就在酝酿调整来自我降温。
这种苗头,直接触发了中小创在1月底的连续暴跌,监管担心蓝筹再疯狂下去,会直接把中小创的血全抽干,导致市场严重失衡,暴露某些杠杆资金的风险引发局部危机,所以采用了砸盘四大行的方法,进行了人为灭火调节。
当然,共振调节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在时间上,先后出现了美股崩盘和中美毛衣战两个突发事件,使得这次调节的烈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常规条件,形成了一次“超额调节”。
明白了上次“超调”的发生过程和演化路径,我们就可以尝试找一找,市场现在是不是正在发生一次新的调节,来终止“超调”呢?
我来讲讲我找到的迹象。
第一阶段:在4月10号到12号,作为“弹性增强”第一阶段的做多形式,妖股在这几天内一起爆发,带动了次新股板块达到年内成交量新高——750亿。
作为机构资金无法参与的板块,这个量能水平已经仅次于见顶前的雄安新区,本身就已经酝酿着缩量降温过程。
这种疯狂的局面,刺激监管第一次出手调节,频繁使用特停工具,甚至开始恢复电话监管,对监管对象也开始从连板股向非连板股延伸,单次监管的打击范围也在扩大。
第二阶段:随后,游资废除连板模式,进入“弹性增强”的第二阶段——利用贸易战造成的紧张氛围,炒作芯片,软件等“自主可控强国主题”。
在4月18号,当天芯片板块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成交天量——490亿,紧随其后,同类逻辑的国产软件板块,在4月25号,也创了200亿的成交天量,两者叠加,基本等同于次新在第一阶段的天量700亿。
考虑到这两个板块,本身都有机构资金出没,实际偏游资风格的资金,可能远低于700亿,弹性玩家变少了,个股反而变多了,这本身就已经说明,市场在自行退化降温。
与此同时,这两个板块放天量的前后,正是上证50两次量能超过400亿的杀跌过程。监管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延续下去,上证50可能会面临1月底中小创类似的失血情况,所以在25号,出手打击了当时的龙头中国软件。与此同时,更多的针对游资的交易监控和限制手段开始跟进,甚至一度传出几个领袖游资被清查的消息。
经过市场和监管两次携手调节,我们终于发现市场开始发生一种情况:
指数没什么波动,而个股已经连续两天近似百股跌停了。
这只能说明一种可能:在两种调节共振了两次后,游资“弹性增强”的模式开始被逆转,他们正在丧失对盘面的控制能力,即让出市场定价权。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机构抱团医药股的动作上,闻到一点重新主导定价权的味道,只是,这种味道有些偏空,还无法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形成共识。
通过上述抽丝剥茧的分析,大致可以做如下判断:我们,正在经历一次市场定价权的转移过程。新的定价模式,正在酝酿,而且,很可能会重新回到机构的“趋势增强”模式。
吃饭行情,可能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资金读心术】专栏往期文章
【布式策略汇】直播间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