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观市|从芯片医药到消费化工 看资金背后的两种定价模式
时间:2018年05月04日 15:02:56 浏览:次
[摘要] 按情绪阵营划分,芯片和医药是一类人,消费白和大化工是另一类人。
正文
2018年05月04日 15:02:56
按情绪阵营划分,芯片和医药是一类人,消费白和大化工是另一类人。
情绪定价,是中小游资和群众主导的。
自2月机构在大蓝筹遭遇滑铁卢以来,这一直就是主导市场交易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分为两段:
前期是高风偏段,主要体现在“妖股漫天飞”,钱不多,风偏高的一逼;
后期是中风偏段,主要体现在“中国不能输”,钱要比前一阶段多,但风偏比前一阶段下降了一级。
但无论高低风偏,都是市场在“外部因素不明”的条件下,自主选择的定价模式。机构,在这种整体氛围里,会一致性的判定各种风险并未释放。所以,会选择在医药这种偏防守的板块抱团龟缩。
注意,这和估值无关,你看看抱起来的创新药,估值和芯片都没啥区别了。机构在这种定价模式里,跟随并不主导,他们只是在模仿其他资金对于“情绪”的消化过程,找自己能下筷子的股池,照猫画虎也搞起来。
所以,芯片和医药,其实都是“悲观”情绪主导的板块。
而我们这些情绪上的“多头”,是认同一个相反的逻辑:
贸易战对于A股的影响,大概率已经反映在当前价格中了。既然贸易战会走向长期化、纵深化,那它就不再是一个“压制性的问题”,而蜕变成“可探讨的问题”。
所以,不要太悲观,至少,应该从当前的悲观情绪里,做一些乐观预期的修复动作。
修复的基础,是先要否定一部分“最不靠谱”的悲观预期,比如军工打仗,比如芯片强国,这些都先后霸占了市场情绪的“顶层位置”,如果情绪退潮,他们应该先完蛋才对。
在否定了部分情绪定价模式后,市场才能进入机构熟悉的做盘区间——估值定价。
而最先进行估值修复的,一定是被贸易战情绪打压过多,已经脱离了市场理性估值的个股,比如苹果产业链,比如京东方A,等等。除此以外,机构最钟情的消费白马,也会在内需提振(降级的内需也是内需)的逻辑复苏下,开始尝试“大箱体运动”。
与此同时,大量一季报披露后,会有很多个股,和被情绪推升到150倍估值的芯片股,形成观感上的强烈反差,当情绪退潮的时候,他们也会享受一部分流动性溢价,作为第二梯队参与市场的定价模式修复。
所以,京东方,苹果链,消费白,大化工链,这些都是“修复悲观”情绪,偏向估值定价的板块,或者说,他们也可以反映一点”乐观“预期了。
至于神马创业板指数,上证50,上证指数,和现在的市场格局,好像没啥关系。看着指数做盘,这是哪年的老皇历了?
【资金读心术】专栏往期文章
【布式策略汇】直播间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